“天空之城”设想的骑楼屋顶。
厦门日报讯 (本报记者 黄小芳 实习生 李健茹 )厦大两名“90后”女生为中山路老城区设计了一座“天空之城”,让人们可以自由行走在屋顶,乐享安全、绿色、适宜活动的公共空间。昨日,本报独家报道这一设想,引发广大市民和网友热议。许多人为两名女生的毕业设计点赞,甚至有业界人士称之为“天才构想”。不过,也有一些人从可行性方面,就这一设想提出疑问。
另一种声音认为:争议也是一种价值,“天空之城”引发思考,正是它独特的价值所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这也是年轻人参与城市建设的一种方式。
●市民热议
“天空之城”可释放空间
“天空之城”看上去很美,但可行性引发市民的热议。承重等安全性问题、采光、产权、对传统的保护成为争论的四大焦点。
从小生活在中山路的黄女士认为,中山路的楼房年代久远,再对其进行改动,安全难以保证;而且,一系列改动也会破坏骑楼风貌。“另外,采光问题也值得商讨,如果‘天空之城’真的实现了,居民一抬头,上面密密麻麻都是人,谁愿意在这种环境下生活?”
“这个想法特别好。”住在中山路一带的林威说,“天空之城”可以把空间释放出来,提供休闲的平台,每栋楼的居民都可以在那里纳凉。“现在,同一栋楼的人普遍缺乏交流,如果有了这样一个公共空间,也许大家的交往就会变得更密切。”
南中广场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也赞赏这一设计。这位工作人员说:“厦大两位女生的部分设计和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们正在考虑业态的调整,比如,在屋顶设置一些露台、咖啡厅,作为市民和游客休憩的户外场所。”
●专家观点
可借鉴香港“空中连廊”
“这是一个天才构想,很值得鼓励。”我市一位有二十多年从业经验的业界人士说。这位业界人士取得了建筑学博士学位,也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他解释了“天空之城”可行性低的几个原因:第一,中山路的老建筑不允许再有这样的荷载;第二,消防是一个问题;第三,房子产权大多属于个人,隐私、管理等因素使“天空之城”的实现难度很大。“不过,很多伟大的设计都是从荒诞的地方产生的。”
“如果解决了产权问题,技术上没有太大的困难。”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主任何子张认为,“天空之城”能否实现,需要认真思考一点,如何在政府引导下,通过制度激励,让居民愿意提供自己的屋顶。“由于中山路的房子多数是独立的私房,产权问题很难解决,不妨找一片公房比较集中的区域,小范围先做个试点。”何子张还说,楼房承重等技术问题最终还是造价问题,如果“天空之城”的附加效益超过了造价,就会有人愿意投资。
何子张最后表示,香港的“空中连廊”可以为“天空之城”提供一种借鉴,公开资料显示,中环、金钟和湾仔地区的步行系统很发达,所有的过街天桥、大厦中的二层走廊以及各种零售店、地铁站、公交站点和其他的活动场所,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四通八达的可防雨和烈日寒风的空中步行体系。而厦门SM城市广场一期和二期之间的空中连廊天桥就是这样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