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本网原创> 正文
分享到:

“华”彩青春 | 厦大台湾博士生李睿洋:新能源高知架起两岸学术交流桥梁

2025-07-03 15:2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刘学佳  我来说两句
在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来自宝岛台湾的学子李睿洋在这里求学。从本科到博士,一路深耕学术,李睿洋历经十余载寒窗苦读与科研探索。如今,站在人生新起点,他怀揣着对两岸融合发展的热忱与期许,即将奔赴福建农林大学开启教职生涯。

李睿洋在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做科研实验(受访者供图)

东南网7月3日讯(本网记者 刘玮)在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来自宝岛台湾的学子李睿洋在这里求学。从本科到博士,一路深耕学术,李睿洋历经十余载寒窗苦读与科研探索。如今,站在人生新起点,他怀揣着对两岸融合发展的热忱与期许,即将奔赴福建农林大学开启教职生涯。李睿洋的故事,不仅是个人逐梦科研的奋斗历程,更是两岸青年在教育、学术与文化领域深度交流融合的生动缩影。

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独特体验

李睿洋自小随父母到大陆生活,小学至大学前在广东成长,后考入厦门大学。初来乍到时,他坦言自己有些不适应,“感觉两岸在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上还是有些不同的。”但凭借开放心态,他积极化解差异,在与大陆同学的交流合作中逐渐寻得共鸣。

在新能源创新大赛等学术活动中,他与队友们不分彼此,携手攻克科研难题;日常相处里,大家互相分享家乡故事与文化风情,让校园生活充满多元魅力。“后来我发现,其实我们有很多共同点,只要用心去交流,这些差异根本不是问题。”李睿洋笑着说。

科研梦想与政策机遇的契合

在大陆求学求职路上,李睿洋真切享受到诸多面向台湾人才的扶持政策。从求学期间的教育部台湾、港澳及华侨学生奖学金,到就业后福建省给予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补贴、租房补贴等,一系列政策减轻了经济压力,让他能心无旁骛追逐学术梦想,也成为他扎根大陆发展的关键助力。“这些政策真的帮了我很多,让我能够安心地在大陆求学和工作。”李睿洋表示。

面对毕业抉择,李睿洋坚定地将目光投向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对台湾籍教师的政策支持力度真的很大,给我提供了很好的科研条件和平台。”李睿洋说道。他怀揣着在博士阶段钻研的固态电池领域成果,渴望在该校继续深耕,将科研成果推向产业化应用,为新能源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福建在新能源产业的领先地位与他的研究方向高度契合,为科研工作提供广阔实践土壤。“福建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很厉害,这对我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李睿洋表示,闽台两地文化相通、地缘相近,生活上的熟悉感让他在福建如归故里,心无旁骛地投身学术事业。“我在福建生活很有家的感觉,就像回台湾一样亲切。”李睿洋说。

1  2  3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