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妙佳
东南网9月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毅彬)青春靓丽,活泼朝气,她们是同一所大学的“师姐师妹”,也是一对“姊妹花”,一路“过关斩将”共同加入了厦门会晤志愿者行列。一个当翻译,一个做接待,昨日,她们圆满完成了志愿者的工作,在一家甜品店“庆功”。
姜越
这几天“见了大世面”
一头齐脖短发的姜越显得很干练,她是厦门理工学院外语学院大三学生,作为学生会文艺负责人的她还有播音主持的背景,颇有“领导力”的她组织过校园歌手赛、校园文化节等活动。在不久前的厦门会晤志愿者“出征仪式”上,她作为两千多名志愿者的代表上台发言。“我是土生土长的厦门孩子,觉得应该为这座城市做些什么。”姜越说,今年3月,学校官网发布了招募厦门会晤志愿者的消息,她毫不犹豫报名了。“报名结束后我看了一下学校的报名人数,简直不敢相信,2300多人啊,只招240多人。这是一场硬仗啊。”
然而,凭借着过硬的综合素质,经历初审、笔试、心理测试、面试等各项能力检测,姜越“过五关斩六将”顺利入围。“知道自己入围,激动得一个晚上没睡好。”从7月4日开始,她投入了长达两个月的培训。
第一天上岗,姜越在会议中心负责现场媒体的接待、疏导和翻译,“记者们都很友好,有个俄罗斯记者还会中文呢。有些记者为了抢占好位置占用了通道,我就耐心提醒,他们也都很配合。他们为了采访有时要站着大半天,很敬佩。”“我在会议厅门口远远看到习主席,真的太兴奋了,两个月的辛苦值了!”经过几天的工作,她形容自己“见了大世面”。
特别的经历让我铭记终生
21岁的施妙佳身材高挑,气质亲和出众,她是厦门理工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大三学生,来自福州,虽然和姜越同年级,但因为年长几个月,姜越管她叫“师姐”。“很幸运,我们俩同时入围志愿者。”厦门会晤期间,她负责媒体记者的酒店接待,每天都要随车往返于酒店和会场之间五六趟。“在车上,除了一些必要的提醒和会务介绍,我还兼职导游,会介绍一些厦门的风土人情。”她说,每次记者们在车上讨论见到、采访到哪些“大人物”时,她都很羡慕,觉得世界离自己很近。
几天下来,她努力细致的工作得到了媒体朋友的赞赏,临别时,很多记者对她依依不舍,甚至还留下了联系方式。她说:“这段特别的经历将让我铭记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