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左)与医护人员相谈甚欢。
厦门晚报讯 (文/记者 吴笛 匡惟 图/记者 刘东华)市民虞玲玲在朋友圈看到报道《女游客心跳停止72小时》后,马上留言说,去年,她父亲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重症监护室)住了两个月,生命一度垂危,家属甚至都想过放弃,但在医生的努力下,老人重获新生。虞玲玲说,亲戚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医院里当医生,回厦门看望老人,都说厦门医生了不起。
危急
感冒引发肺炎严重,处于生命的边缘
去年3月24日,虞玲玲的父亲,87岁的虞志宏因感冒引发重度肺炎,高烧39.7℃,出现明显气喘,吸氧后,病症未缓解,医生建议转入ICU。
得个肺炎就可能要人命?对此,老人及子女都无法接受。老人觉得自己的身体没事,拒绝进ICU,子女也想尊重父亲的意见。但老人年纪大,又有糖尿病、高血压,左肺叶曾做过手术,病情发展迅速,如果再拖下去,生命可能没保障。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诊疗组组长宁耀贵向家属做详细说明,最终说服老人和家属。
转入ICU后,老人的状况一度很危急——严重的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3月29日,老人的肺部功能只剩下20%,处于生命的边缘。
当时,家属面临一个重大选择:要不要介入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民伟介绍,按照惯例,老人已87岁高龄,又有糖尿病、高血压等老年病,并不具备接受该技术治疗的条件。但如果不治疗,还能做什么?重症监护室团队考虑再三,认为治疗还有一线希望,不治疗就可能真的没希望了,因此决定说服家属。
转折
家属陷入绝望中,被医生的话打动了
上了ECMO后,老人的缺氧和休克状况得到改善,但又出现新情况——老人消化道出血,出现便血,情况越来越严重。胃镜室医生先后为他做了两次胃镜,发现是十二指肠溃疡引发的出血。虽然做了处理,但老人的出血情况还在继续,每天的出血量超过2000毫升。
医生建议,老人要做血管内造影介入手术。但ICU在六楼,造影室在一楼,搬动老人有一定的危险。这时,承受非常大压力的家属已经快熬不住了。“父亲年纪这么大了,我们不想让他再这么折腾下去。虞玲玲说,当时,一家人陷入绝望中。宁耀贵再次同家属恳谈,认为还有希望,还可以再努力一把。他说:“毕竟我们之前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也许再努力一下,就可能发生奇迹。”
虞玲玲说,医生的话深深打动了她,“医生都这么努力在抢救,我们如果选择放弃实在说不过去”。
于是,家属再次坚定地与医生站在一起,为抢救老人拼尽全力。重症医学科出动了包括宁耀贵在内的三名医生、两名护士,5人全程救护,最终老人的出血止住了。
实施人工肺的第八天,医护人员撤掉了机器,老人逐渐苏醒。因身体太虚弱,老人没有力气咳痰,医生通过气管切开术,为老人人工吸痰。之后,老人的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好。医生每天都到老人的床边,鼓励他进行康复训练。
又过了一个月,老人从ICU出来时,病房和走廊都响起了掌声。虞志宏说,那一刻,他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