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记者 王玉婷)出门不带钱,付款时扫扫二维码已成为不少人的消费习惯。本报报道的厦门首起更换付款二维码骗局(详见3月23日B02版)中,骗子将自己的二维码贴在商家餐车二维码上,只要有顾客扫码消费,钱就自动“流”进骗子账户。
二维码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二维码诈骗已在生活中无缝不钻、无孔不入,昨日,本报走访调查,并采访反诈骗民警,为您揭秘二维码诈骗的种种陷阱。
【调查】
有些二维码
露天“过夜”
昨日,记者先来到体育路一带,数十家商铺都贴有付款二维码。记者走进一家便利店,买完东西结账后,女老板主动要求查看付款成功界面,“通常顾客付款后,我们都会要求看一眼,这样比较放心。”女老板告诉记者。随后,记者走访松柏、长青路一带,发现店家几乎都将付款码贴在店面里,骗子若想在这里动手脚,还是有些难度。
但当记者来到明发商圈时,发现不少可移动摊位的老板直接将二维码贴在靠外的玻璃橱窗上,人多时,即使有人付款成功,将页面拿给老板看,老板也只顾着忙手里的活,“没事没事,转了就行。”推着小吃餐车的刘小龙告诉记者,到了晚上,很多小餐车都是直接找个小角落过夜,露天放置,极易被骗子“下手”。
【盘点】
二维码诈骗无处不在
偷梁换柱型:伪造“罚单”
去年10月,广东惠州有车主在车窗上看到“违章停车单”,“罚单”底部附着二维码,车主扫进去,直接显示一个200元的转账界面。随后,惠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官方微博发出辟谣:该“罚单”上的名字、内容、联系方式等均有漏洞,“罚单”上甚至没有违法车辆车牌号,明显是不法分子冒充交警贴的违停罚单,并试图通过扫一扫交罚款进行诈骗。
这种骗术还被运用在缴交水电费、开启共享单车等,民警提醒,厦门虽未接到类似报警,但市民在任何收费单、罚单、共享单车上看到二维码时,都要谨慎扫描。
浑水摸鱼型:收款变付款
去年7月14日下午4点,厦门微商顾小姐收到一条微信消息,“亲,我想买你家洗面奶。”随后,对方告诉顾小姐,自己红包余额不足,需用二维码支付,“你把付款码截图发来,我直接扫描汇款。”对此不了解的顾小姐遂按对方提示,点击微信“钱包”“付款”后,将截图发去。
几分钟后,顾小姐收到微信支付凭证,“您的商品已支付成功,付款金额499元。”顾小姐这才发现被骗。
民警提醒,微信中设置了两个二维码:一个是收款码,设置好金额,对方不用添加你为好友,也可扫描向你转账。另一个是付款码,商家输入金额后,用专用设备扫描,完成支付过程。“骗子抓住微信付款500元以下可免密支付这一功能,骗到对方的付款码截图进行盗刷。”
瞒天过海型:街边扫码送礼
民警表示,除上述骗术外,二维码诈骗还多隐藏在朋友圈的扫码中奖、刷单,街边的扫码送礼、支持创业等地。
警方提醒,在外逛街购物时,遇到称“扫二维码”就能免费赠送商品、赢取大奖、支持其创业的“推销员”,大家千万不要抱着“不要白不要”的想法顺手扫码。骗子正是利用市民的这种心理,将木马病毒藏在二维码里,一旦扫描,很可能导致个人信息、网银密码被窃取。
同样,朋友圈里的一些抽奖、领取礼品活动,也请大家谨慎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