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要出门,父亲肖三友帮忙给他添加衣服
▲父亲帮忙整理儿子床铺
▲洗完衣服,父子俩一起晾晒
▲看到父亲辛苦,儿子有时会懂事地给父亲按摩
重阳节,一个中国传统的节日,倡导敬老、爱老、助老。然而,在厦门仁安社区,有一位73岁的老人,他40年来却是爱幼、护幼、守幼的典范。黑发变白发,为照顾智障儿,40年来他不离不弃,用父亲坚实的臂膀为儿子撑起一片天,演绎了感人的人间大爱。导报记者 林少蓉/文 陆军航/图
一扇窗的缝隙 见证浓浓父爱
他叫肖三友,家住镇海路34号,曾是一名中学英语老师。19日,仁安社区评选他为“最美夕阳老人”和“热心公益模范老人”。
谈起儿子肖健民,肖三友难过地表示,已经整整40年了,从出生到现在,他就被诊断为智障儿。后期,更是出现精神痴呆的症状。
2008年,老伴过世后,肖三友既当爹又当娘。一日三餐煮饭,搞卫生,洗衣物,全是他一个人在协助儿子完成。
因为担心儿子的身体,肖老师从不敢轻易出远门。七年的时间里,他只出去旅行了一次。
晚上睡觉前,细心的他更是几十年如一日,形成一个雷打不变的习惯:检查儿子是否盖好被子,空调温度是否适宜,窗户关了没有。肖三友说,儿子有吸烟的习惯,窗户关的时候必须要留一点缝隙,既不能让冷气跑出去,又要保证房间空气流通。
一条小小的缝隙,关到什么度最适合,这一小小的举动,见证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用心和疼惜。
一句动怒的话 让父亲愧疚不已
肖三友说,家里有残疾人,才会深切感受到委屈和伤痛无处诉说时的苦楚。
有时儿子出现叛逆、不顺从行为,或是发脾气、捉弄他人等举动,肖三友总是会耐心地去劝导儿子,并挨家挨户去道歉、解释。但这样的次数一多,耐性再大的人偶然也会有动怒的时候。
比如,儿子有一个习惯,喜欢逛商场。他逛的同时,还喜欢把服务员的工号记下来,然后打商场热线进行投诉或表扬,所以时不时肖三友就会接到核实情况的电话,这让他哭笑不得。有时,儿子还会因为“懒惰”,把大小便直接屙在床上。急得无所适从时,肖三友说,偶尔也会冲他大吼两声,但过后,内心却被愧疚填满。“他只是一个调皮不懂事的孩子啊!我怎可这般对他动怒!”擦干泪后,该锻炼身体,该买菜,该干吗还得干吗,因为只有乐观的心态才会有健康的体魄。肖三友说:“自己多活一天,儿子就能多享一天幸福。”
一道简单算术题他得教上十几遍
身为老师,肖三友深知儿子智力有问题。为了锻炼儿子的大脑,空闲在家时,肖三友总是不厌其烦地教他10以内的加减法。一道简单的算术题,每次他都得教上十几遍,可儿子今天一学会,过两天又忘了。忘了再教,周而复始,整整教了三年,虽然儿子至今仍没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但肖三友并不气馁,继续坚持。
肖三友说,教儿子简单的算术,希望他出门在外买东西时,能自立自强,数得清钱。另外,也希望通过这一算术学习,锻炼一下儿子的大脑。
而对于73岁的肖三友来说,眼下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自己有一天老了,孩子该怎么办?为此,他挖空心思想着如何培养儿子肖健民自食其力的能力。“让他动手洗碗,动手整理房间。”虽然事后,肖三友都要自己再背着儿子偷偷重做一遍,但他说:“这个机会必须要给他。”为了让儿子学会独立,肖三友还把儿子送到中华街道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去做手工。
一点小小的进步就让他深感欣慰
采访中,儿子肖健民正好要出门,镜头下的父亲,一脸慈爱不舍地一次又一次为儿子整理衣领。
“40年的相依相偎,已经习惯彼此在一起相伴的温暖了。”肖三友动情地说,有时,儿子离开久了,还真的挺牵挂和思念的,“他就像自己的一块肉,已经长在了心房,牢牢的,不可割舍。”
作为父亲,40年坚持照顾下来,要说不累、不辛苦,那是假的。但肖三友也坦言,“苦中亦有乐”。他说,只要看到儿子进步一点点,他就会深感欣慰。有时,儿子会自己折被子,特别是有一回肖三友生病了,肖健民竟然着急地拿起电话拨通给他哥哥,而且还心疼地搀扶着父亲,准备送他去医院。有时,看到父亲那么辛苦,他还会懂事地跑到肖三友身后,帮忙按摩肩膀。时不时,还会自言自语发出内心的赞叹:“老爸对我真好。”这一切,肖三友看在眼里,觉得那是上天对他莫大的回报和恩赐。
见他照顾孩子辛苦,有朋友劝他把儿子放到特殊康复中心去生活,可肖三友不舍。肖三友一再强调:“孩子是自己生的,总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给社会。”他说,“再苦再累,都得照顾好他,这是一份责任和义务,因为我是他的父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