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文/东庆 玲玲图/朱利军)“双十一”、“双十二”的购物高潮,让骗子也赚得盆满钵满。根据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报警数据显示,12月以来,厦门虚假信息诈骗高发,仅10天全市共发生各类诈骗613起。 其中较为多发的诈骗类型有:冒充网络商城客服的81起、冒充公检法机关执法人员以银行卡或社保卡涉嫌犯罪为名的67起、以提升信用额度为名的诈骗警情31起。这几类诈骗类型均为“流行”多年的老骗术,如今卷土重来,依然有群众上当受骗,少则几千元,多则上百万,让人痛惜。 诈骗警情高发,警察比市民还急。厦门警方想办法对市民宣传防骗,制作“防骗考卷”、编印“防骗口诀”,发放防骗宣传品,有的群众不够重视,对警方的防骗宣传品视而不见,直到被骗,回家才发现丢在床头的“防骗考卷”上全部介绍得清清楚楚,悔之晚矣。 今日,本报以三起真实案例深度解析老骗术,为市民防骗打一针“强心剂”。 【案例1】 以为自己“洗钱”犯罪 老阿婆被骗近25万 12月3日下午2点多,住在同安区的陈姓老人正在家中泡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男子自称是上海市公安局的“蔡警官”,还报出了自己“警号”。他说老人参与了一起涉嫌洗黑钱的案件,要对她进行立案调查。老人一听十分吃惊,连忙问对方是不是找错了人。没想到对方不仅说出她的名字,还准确地说出她的家庭住址。这下老人急了,说自己已经70多岁了,一辈子遵纪守法,没有参与洗钱犯罪。 这时,“蔡警官”说,警方要对老人的资金进行审查,需要她把钱转入指定的银行账户,如果没有问题会退还给她。老人深信对方的身份,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将银行卡内的19.8万元全部转入了对方的账号。对方交代老人不能对任何人提起这起案件,否则会将老人带走。老人带着忐忑的心情等待着对方的回复。第二天中午,果然又接到对方的电话,不过此次是一名姓梁的“检察官”,对方说这起洗钱案件已经交由检察院处理,老人需要把所有的资金全部转入指定账户,才能接受进一步审查。对方承诺会将钱退还给她。于是,老人将银行卡内最后的5万元再次转入了对方的账户。 随后,家人发现老人神情恍惚,追问之下,老人讲出事情原委;在家人的解释下,老人才意识到被骗,立即报了警。 案例解析:陈姓老人遭遇的正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机关人员以涉案为名”的诈骗案,这类警情最近较为高发。诈骗嫌疑人通过不法渠道获得受害人信息后,冒充公检法机关人员,直接说出受害人相关信息,为其诈骗过程增加可信度。受害人往往因轻信对方的身份而上当受骗。警方提醒市民,对陌生电话、短信以涉嫌犯罪为由要求转账汇款的,要提高警惕,谨防受骗。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或福建警方防骗咨询热线96110-8求证。 |
相关阅读:
- [ 07-11]韩范儿香港学生街头借钱? 民警:老骗术,需留心
- [ 02-28]“购车退税”玩起新骗术 厦门已有十多名车主上当
- [ 01-10]新骗术称信用卡被盗刷3万多元 诱卡主主动上钩
- [ 12-21]厦门思明民警演出情景剧教市民拆穿骗术
- [ 12-15]新生儿补贴骗术又出新招 骗子扮医院工作人员骗财
- [ 10-25]街头骗术:抽根筷子就奖钱 围观中奖的都是托
- [ 08-17]自称“百度”有人骗倒公司老板 警方:当心新型骗术
- [ 08-09]“迷信消灾”骗术专盯老人 警方:别轻信陌生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