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16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詹文/文 吴晓平/图)石亭路,新新书店。 这里是滨北,这里靠近市政府,高楼大厦、不息的车流人流,这家小书店特别不起眼。 50平方米,像样的店招牌都没有,简陋陈旧。老板陈坤跃,坐了一上午,店里进来6个人,都是很老的客户,很熟地跟他打招呼,叫他老陈。有个人买了两本书,之前让他预订的,顾客特意交代他,要傅雷翻译的版本。 细数店租水电费,还有异常惨淡的生意,昨天,老陈尴尬笑着。 不用他说,我都知道这家小书店的生意有多惨淡。电子书籍、网上书城铺天盖地,大大小小的实体书店难以维系、纷纷关门,这些已经不是新闻。 走过熟悉的街头,那些熟悉的书店早已远去,我却想知道,这家不起眼的小店为什么还在坚持。 每天早上7点半开门,晚上9点半收工,号称全厦门最早开门的小书店,老陈坚守了22年。22年,除了有一天,奶奶去世出殡,他关了一天店门。 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老陈守着这个小书店。经常交不起店租付不出生活费,但陈坤跃说,有个信念支撑他在坚持。那些头发已经变白的老客户踏门进来时,老陈就告诉自己:“每个月只要有1000块钱够吃饭,我就要开下去。” 支撑他的信念,便是那些跟着他22年走过来的老顾客,这里面,有许多市领导、政府官员。有人在网上看到中意的书,不买,特意让他去进,跟他买。 初中毕业,自称没有多少文化,55岁的陈坤跃说:“我没法说大话,保证永远会开下去,但我会坚持,虽然很难,且走且坚持。” 22年前 港台武侠言情小说,摆满整个书店 1992年,33岁的厦门人陈坤跃,看着湖滨中路的一间小店面,心里满是喜悦。 那年,他是国企职工,承包下单位的这个几十平方米小店面。有人开照相馆,有人开食杂店,有人开餐饮,陈坤跃脑子里就一个念头——开家书店。“小时候,我很爱看书,但厦门只有一家新华书店,想看书是件难事。”开书店是圆儿时的梦想,但陈坤跃没想到,这书店一开就是22年。 一个很简单的手写招牌——新新书店。“改革开放后,私人可以开书店了,当时厦门的书店逐渐多了起来。”陈坤跃便经常到别家书店“串门”考察,学着进书。 他进了一堆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摆在了醒目位置。结果,不好卖。这些书,新华书店也有,大家不新奇。有人给他传授经验,你要多进一些香港、台湾的武侠言情小说,这些以前没有的书,大家才稀罕。 果然,金庸、古龙、梁羽生、席绢、琼瑶的武侠言情小说,很火。几十平方米的店里,书架上,全都摆满了各种武侠言情小说。五六元钱一本,有些人买来看,还有很多人租书看。“有租有卖,当时书店里挺热闹。”陈坤跃的收银桌上,有本厚厚的台账本,专门记录租书的情况。交10元押金,租一本一次5毛钱。来租书的人,有周围居民、学生,还有民工。什么时候租的、书名、几本、啥时归还,列了一排又一排。 |
相关阅读:
- [ 04-23]厦门未来可能就一家书店 实体书店萎缩无可避免
- [ 12-09]厦门传统书店走出特色路线 高调转型拒绝全面唱衰
- [ 05-04]厦门"书妈妈"的坚持:书店的灯光守望孩子求知路
- [ 10-13]书店网店难觅莫言作品 厦门读者为抢书发生争执
- [ 10-12]莫言代表作厦门卖断货 书店内开辟莫言作品专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