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杏海堤:改造后的海堤,小渔船也成了风景。
钟宅海堤
拆除后内外湾水体交换 五缘湾成为亮丽风景线
与大嶝海堤一样,完成历史使命、被拆除的海堤还有一座,那就是钟宅海堤。
据悉,钟宅海堤1978年动工,1979年建成,位于厦门本岛东南海滨,是钟宅至高林大队的田里村之间的一条海堤。钟宅湾盛产盐,钟宅海堤的建成主要用于兴办钟宅盐场。这条海堤堤长530米,堤面宽6米,年产盐5000吨。
“这是当年村民一车土一车石,用板车拉来建成的。”钟宅当地人老钟说,钟宅海堤是他们村里人建的,当时建设钟宅海堤主要是为了养殖、种田、建盐场,“后来盐场没了,田地荒废了,环境变差了,海堤也就没用了。”
如今,钟宅海堤已不存在。2007年,经过重型机械、海上清淤船日夜施工,隔离五缘湾内外湾的钟宅海堤被打开,内外湾水体交换,最终实现退湾还海。现在,你能看到的是五缘湾碧绿的海水,岸边翠绿与金黄相辅相成的沙滩,蔚为壮观的五缘大桥,海湾上精致的钓鱼亭台,垂钓者神情淡定,一副悠闲自得的模样。
它们已被改造
筼筜海堤
“筼筜渔火”虽已成追忆 海堤绿树环绕白鹭成群
筼筜湖原名湾东港,历史上曾是一个天然的港湾,每当夜幕降临,停泊在港湾内的渔船灯光闪闪,形成“筼筜渔火”的景致。
上世纪70年代初,人们开始围海造田,种植粮食,养殖水产,厦门许多海湾开始围海造田、修建海堤,筼筜海堤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修建的。筼筜海堤于1970年7月29日动工,1971年3月18日石堤堵口,当年9月基本完工,长1700米。
筼筜海堤建成后,筼筜湖变成了封闭的内湖。人们在垦区内种植粮食,养殖水产,但由于垦区内土地盐碱性太高,田地逐渐被废弃,工业用水、附近居民的生活用水大量排入,再加上水不流通,湖水变成了死水,导致水质越来越差,垃圾堆积,臭味弥漫。原本厦门八大景色之一的“筼筜渔火”,失去了原有的辉煌。据称,当时湖内的鱼基本都死光,只剩下一种极耐污的鱼存活,每天都可以从湖内清理出好几吨垃圾,下雨天更多。
要改变筼筜湖水质,改变环境,就必须对筼筜海堤进行改造,让水流通起来。1989年,筼筜海堤改造,成为湖滨西路的一部分。改造后,海堤不再是单纯的海堤,当年填海造地形成了大片土地,在海堤的西面建成了公园、居民生活区、污水处理厂等。据了解,目前厦门岛内还有不少地方依然比海平面低,如湖滨南路,因此筼筜海堤依然保护着中心城区的安全。
如今,筼筜海堤东面湖水碧波荡漾,绿树环绕,白鹭成群,海堤西面白鹭洲公园、海湾公园,早已是厦门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吴小姐是一个“80后”,来厦门好几年了,她说,她经常下班后约上几个好友,去西堤走一走,偶尔还会到海湾公园里的咖啡馆喝喝咖啡,“这边风景很好,坐一坐,顺便放松放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