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思明区 海沧区 湖里区 集美区 同安区 翔安区
镇街视窗:
部门直通车:
鹭岛消防 妇联新闻 工会 文明湖里 文明同安 计生委 党工委 电业局 港口管理局 物价局 海事局 旅游局 教育局
企业风采:
海翼集团 夏商集团 厦门国贸 翔业集团 翔业公益
行业频道:
房产 汽车 建材 食品 保健 商会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海沧:城乡环卫一体化 让城区和乡村一样整洁

xm.fjsen.com 2011-12-28 16:23  殷磊 来源:厦门日报    我来说两句

环卫工人打捞岸线漂浮垃圾。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本报记者 殷磊)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庆典的喜庆气氛洋溢在大街小巷,走进海沧区,干净、整洁、亮丽的市容环境让人们感受到社会繁荣带来喜悦。海沧区市容环卫事业紧跟特区建设的节拍,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在海沧台商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区委、区政府的决策和指导下,海沧环卫事业取得了跨越发展。特别是2005年以来,海沧区在全省率先构架起一个完整的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业管理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城乡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及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

海沧环卫事业的发展成为厦门经济特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更为我市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企事业单位“干管分离”树立了标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日前,记者走进海沧区石塘村,村道上干干净净,村民房前屋后收拾得井井有条,找不到卫生死角。海沧区的一位领导告诉记者,2005年以前只有在重大节日到来或是卫生大检查时,才会有这样的状况,现在已经成了海沧农村的日常面貌。2010年,海沧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审,成为全国首批28个村镇垃圾治理全覆盖县(市、区)之一。这是城乡环卫一体化制度给海沧市容环境卫生带来的巨大变化。

改革管理体制

实现“管干分离”

“城乡环卫一体化”不是“拍脑袋”工程。当我们回过头来,细细品味当初的决策过程,就可以发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彰显了海沧人胸怀全局、居高望远的视野与胆魄,以及深切的人文关怀。

海沧区的农村人口占全区人口的八成以上。2005年以前,海沧的农村环卫管理工作十分薄弱,环卫设施设备、环卫作业人员均严重不足。更糟糕的是,农村环卫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资金投入不足,专业化、市场化程度低等机制上的问题,造成从业人员积极性不高,环卫作业标准不一,环卫服务质量不高,环卫发展严重受限。以海沧石塘为例,2005年以前,村里有15名保洁员,每年光人员工资、工具器械和环卫设施维护费用支出就达20多万元,但村里的保洁情况却不容乐观。

环境整洁的清洁楼。

2005年,以创建第一轮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海沧区决定改革农村环卫管理体制,改变政府职能,实行“管干分离”,环卫作业企业化、专业化;将农村纳入到城市的垃圾收运体系中,实行专业化、城乡一体化管理;农村环卫经费由财政支付,真正形成环卫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在海沧区建设局、区环卫处的领导下,海沧公用事业公司在2005年9月全面接收两镇农村环卫作业工作,实行专业化、城乡一体化管理,负责全区农村道路、农村公共场所的日常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转运工作。

在海沧的决策者看来,深思熟虑、先谋后动、稳扎稳打的特性同勇于先行、善于创新、动则必成的作风并行不悖。农村环卫管理工作新模式的推行,配套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确保环卫事业管理的改革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首先,明确海沧区环卫处是全区环卫工作专业管理部门,承担全区的环境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海沧公用事业公司全面承担环卫作业任务,负责城乡(居住小区除外)日常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转运工作。这就将原来的环卫管理与作业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运作模式改为管理与作业分离,改变区环卫处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局面。

其次,海沧区还出台了《海沧区环境卫生工作管理办法》,在政府规章上为“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实行保驾护航。《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各级政府各业务部门的管理职责,明确各责任区的责任范围,规定区财政的投入办法,环卫设施建设与管理条款,以及处罚规定等。

在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环卫管理体制过程中,海沧区加强了各村清扫保洁队伍的建设。由公用事业公对原有队伍作业人员进行接管,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按照劳动法、厦门市社会保险的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劳动用工规定,对原有保洁队伍进行优化整合,整合后的农村环卫从业人员达到335人。

2005年8月,区政府常务会决定整合农村环卫队伍,将村镇两级环卫队伍、作业人员统一由区国有企业海沧市政中心统一管理起来,人员工资全部由市政中心发放,作业经费全部由区财政承担。城区环卫规范化管理和高效率服务的体系由此延伸到了农村。

农村环卫管理体制的改革效果是立竿见影的。2005年年底,海沧区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农村道路、房前屋后实现了日常清扫、保洁,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极大地改善了海沧区农村的卫生状况。

环卫工人清洗天桥。(本版图片由海沧区环卫处提供)

增加农民收入 减少村财支出

“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构建,不但创新了管理体制,创造了整洁、卫生、优美的农村新面貌,而且解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减轻村财负担,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海沧农村城市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005年9月份开始,海沧区的农村环卫保洁和垃圾收集转运工作改变由村、镇负责的模式,转交由海沧区公用事业公司承接,实行专业化管理。在保洁员的选聘上,区公用事业公司选择的对象一般是文化水平和谋生能力较低,而且家庭困难的农村大龄富余劳动力。这样,一方面可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村财支出,减轻农民负担。

“这些本乡本土的环卫工人都很珍惜这份工作,所以干起活来都很认真”,海沧区公用事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初,这些环卫工人每月只有500多元的工资,虽然不高,但是对这些没有什么劳动技能的农民而言却很需要,很重要。随着海沧区对环卫事业不断加大投入,环卫工人的工资待遇逐年提升,现在每个环卫工人最少每个月也能拿到1360元。

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打造“海沧模式”

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后,海沧区着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打造市容环卫的“海沧模式”。“海沧模式”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将农村纳入到城市的清扫保洁收运体系中,实行专业化、城乡一体化管理。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为解决环卫设施布点难、建设难的状况,海沧区于2007年编制完成《海沧区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11年对《专项规划》进行了修编,对城乡环卫基础设施的用地规模、类型、面积进行细化,落实环卫基础设施的用地坐标,为逐步完善城乡环卫基础设施提供依据。

改革管理体制

实现“管干分离”

“城乡环卫一体化”不是“拍脑袋”工程。当我们回过头来,细细品味当初的决策过程,就可以发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彰显了海沧人胸怀全局、居高望远的视野与胆魄,以及深切的人文关怀。

海沧区的农村人口占全区人口的八成以上。2005年以前,海沧的农村环卫管理工作十分薄弱,环卫设施设备、环卫作业人员均严重不足。更糟糕的是,农村环卫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资金投入不足,专业化、市场化程度低等机制上的问题,造成从业人员积极性不高,环卫作业标准不一,环卫服务质量不高,环卫发展严重受限。以海沧石塘为例,2005年以前,村里有15名保洁员,每年光人员工资、工具器械和环卫设施维护费用支出就达20多万元,但村里的保洁情况却不容乐观。

海沧区新建钢结构环保公厕。

2005年,以创建第一轮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海沧区决定改革农村环卫管理体制,改变政府职能,实行“管干分离”,环卫作业企业化、专业化;将农村纳入到城市的垃圾收运体系中,实行专业化、城乡一体化管理;农村环卫经费由财政支付,真正形成环卫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在海沧区建设局、区环卫处的领导下,海沧公用事业公司在2005年9月全面接收两镇农村环卫作业工作,实行专业化、城乡一体化管理,负责全区农村道路、农村公共场所的日常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转运工作。

在海沧的决策者看来,深思熟虑、先谋后动、稳扎稳打的特性同勇于先行、善于创新、动则必成的作风并行不悖。农村环卫管理工作新模式的推行,配套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确保环卫事业管理的改革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首先,明确海沧区环卫处是全区环卫工作专业管理部门,承担全区的环境卫生管理与监督工作。海沧公用事业公司全面承担环卫作业任务,负责城乡(居住小区除外)日常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转运工作。这就将原来的环卫管理与作业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运作模式改为管理与作业分离,改变区环卫处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局面。

其次,海沧区还出台了《海沧区环境卫生工作管理办法》,在政府规章上为“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实行保驾护航。《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各级政府各业务部门的管理职责,明确各责任区的责任范围,规定区财政的投入办法,环卫设施建设与管理条款,以及处罚规定等。

在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环卫管理体制过程中,海沧区加强了各村清扫保洁队伍的建设。由公用事业公对原有队伍作业人员进行接管,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按照劳动法、厦门市社会保险的相关规定,结合公司劳动用工规定,对原有保洁队伍进行优化整合,整合后的农村环卫从业人员达到335人。

2005年8月,区政府常务会决定整合农村环卫队伍,将村镇两级环卫队伍、作业人员统一由区国有企业海沧市政中心统一管理起来,人员工资全部由市政中心发放,作业经费全部由区财政承担。城区环卫规范化管理和高效率服务的体系由此延伸到了农村。

农村环卫管理体制的改革效果是立竿见影的。2005年年底,海沧区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农村道路、房前屋后实现了日常清扫、保洁,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极大地改善了海沧区农村的卫生状况。

增加农民收入 减少村财支出

“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构建,不但创新了管理体制,创造了整洁、卫生、优美的农村新面貌,而且解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减轻村财负担,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海沧农村城市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005年9月份开始,海沧区的农村环卫保洁和垃圾收集转运工作改变由村、镇负责的模式,转交由海沧区公用事业公司承接,实行专业化管理。在保洁员的选聘上,区公用事业公司选择的对象一般是文化水平和谋生能力较低,而且家庭困难的农村大龄富余劳动力。这样,一方面可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村财支出,减轻农民负担。

“这些本乡本土的环卫工人都很珍惜这份工作,所以干起活来都很认真”,海沧区公用事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初,这些环卫工人每月只有500多元的工资,虽然不高,但是对这些没有什么劳动技能的农民而言却很需要,很重要。随着海沧区对环卫事业不断加大投入,环卫工人的工资待遇逐年提升,现在每个环卫工人最少每个月也能拿到1360元。

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打造“海沧模式”

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后,海沧区着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打造市容环卫的“海沧模式”。“海沧模式”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将农村纳入到城市的清扫保洁收运体系中,实行专业化、城乡一体化管理。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为解决环卫设施布点难、建设难的状况,海沧区于2007年编制完成《海沧区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11年对《专项规划》进行了修编,对城乡环卫基础设施的用地规模、类型、面积进行细化,落实环卫基础设施的用地坐标,为逐步完善城乡环卫基础设施提供依据。

提高工资待遇 改善作业环境

以创建和谐环卫为出发点,以服务环卫职工为落脚点。今年起,海沧区调整环卫工人的工资结构,增加环卫工人收入,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1100元,每人每月还发放出勤补贴260元。海沧区还为每位一线环卫工人和驾驶员购买了5份意外保险,加强对他们的保障,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城市道路不断拓宽、车流量激增,使环卫工人的作业环境越来越不安全。为改善环卫工人的作业环境,海沧区为一线清扫工人配备统一的安全防护标志服装,为夜间作业的环卫工人配备安全警示服装,最大限度地保障环卫工人作业安全。他们还有计划地增加对环卫设施的投入,不断强化机械化能力,用技术手段切实减少环卫工人的伤亡事故,逐步实现环卫作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对重点街路、快速干道、高架桥等事故易发路段实施机械化清扫。机械化清扫也逐步向农村延伸。

【数字】

2011年包括环卫基础设施、作业车辆、环卫作业经费在内,海沧区环卫资金投入8475万元,陆地保洁面积503.2万平方米,海域保洁面积1400万平方米,环卫工人总数达1163人,驾驶员86人,管理员29人,城乡各类垃圾转运机动车104辆,洒水车8辆,扫路车10辆,二类标准公厕31座,农村公厕163座,清洁楼11座,全区主要道路机械化清扫率91.08%。

【海沧环卫大事记】

●1996年,海沧镇环卫站成立。

●2000年海沧区第一座沧裕吊装式清洁楼建成使用。

●2004年,东孚镇环卫站成立。

●2004年3月批准成立海沧区环境卫生管理处,同年8月正式挂牌。

●2005年海沧区出台了《海沧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办法》。

●2005年,海沧区以创建第一轮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决定改革农村环卫管理体制。根据这一决定,2005年8月区政府常务会决定整合农  村环卫队伍,将村镇两级环卫队伍、作业人员统一由区国有企业海沧市政中心统一管理起来,人员工资全部由市政中心发放,作业经费全部由区财政承担。海沧公用事业公司2005年9月全面接收两镇农村环卫作业工作,实行专业化、城乡一体化管理,负责全区农村道路、农村公共场所的日常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转运工作。

●2005年海沧区环境卫生管理处评为区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

●2005年度海沧区环境卫生管理处被授予市级市容环卫管理先进集体。

●2006年起,海沧区将农村环卫队伍的工资及日常维护经费全部纳入了区财政预算。

●2006年海沧区环境卫生管理处获得厦门市市容环卫行业“白鹭杯”竞赛“环卫设施建设与管理优胜奖”。

●2007年,编制完成《海沧区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11年海沧区对《专项规划》进行了修编。

●2007年海沧区环境卫生管理处获得厦门市市容环卫行业“白鹭杯”竞赛“综合管理优胜奖”。

●2007年度海沧区环境卫生管理处被授予市级“市容管理先进单位”。

●2007年海沧区在厦门市市容环卫系统第二届运动会上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2008年,海沧区将厦门第一农场、海沧农场的环境卫生纳入区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体系,从而使海沧区农村5个村改居、23个行政村、2个农场的清扫、保洁、垃圾收集和转运实现了统一管理。

●2008年海沧区环境卫生管理处获得厦门市市容环卫行业“白鹭杯”竞赛“环卫设施管理优胜奖”。

●2008年东孚镇成为福建省家园清洁行动示范镇。

●2009年8月海沧区生产能力140吨的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建成投入运转。

●2009年海沧区环境卫生管理处被授予市级“城市市容管理先进单位”。

●2009年~2010年海沧区环境卫生管理处连续两年获得厦门市市容环卫行业“白鹭杯”竞赛“综合管理优胜奖”。

●2010年海沧市政环卫南部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

●2010年,海沧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审,成为全国首批28个村镇垃圾治理全覆盖县(市、区)之一。

●2010年海沧区环境卫生管理处获得征收城市垃圾处理费“突出贡献奖”。

●2011年,海沧区将环卫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每月每人1100元,每人每月还发放出勤补贴260元,并为一线工人含驾驶员每人购买5份人身意外险。

责任编辑:房小奇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频道点击排行
网站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