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湖里区 > 先锋湖里 > 最新播报 > 正文

厦门市湖里区总工会:亮丽“工会红” 奋进新征程

2022-04-30 00:34:26  作者: 庄筱婧 张丽娟 林舒婕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邹玒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自主摸索研发 拿下核心技术

●曾炳阳: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嵌入式软件部门主管。他先后获得3项DECT相关发明专利,其中一项发明专利,更是实现了这项技术在国内从无到有“零的突破”,从而奠定了亿联网络在相关细分领域拓展海外市场的坚实基础

曾炳阳

每天组织例会跟踪项目进展,耐心引导、启发思考,手把手带领徒弟攻克技术难关,和团队成员打成一片……在亿联网络,曾炳阳既是研发团队的劳动模范,也是徒弟眼中的“好师父”。

即使在研发人员占到一半的亿联网络,拿到高级工程师职称也并不容易。而1982年出生的曾炳阳,就是其中之一。他专攻通信领域,作为拥有17年行业经验的嵌入式工程师,他带领30人技术团队攻克了数个行业技术难题。

对曾炳阳来说,工匠精神意味着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综合体现。曾炳阳专攻的DECT(数字增强无绳通信)技术属于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办公室范围内的移动通信,便于用户移动办公。他先后获得3项DECT相关发明专利,每一项专利都为公司注入核心竞争力。其中一项发明专利,更是实现了这项技术在国内从无到有“零的突破”,从而奠定了亿联网络在相关细分领域拓展海外市场的坚实基础。

曾炳阳平时话不多,但谈到通信技术研发,他则滔滔不绝、如数家珍。2011年,亿联网络计划在海外市场发布DECT漫游系统产品。“当时,这项核心技术在国内没有先例可以参考,团队只能硬着头皮自主摸索研发,经过整整6个月‘白加黑’的技术攻坚,四个关键突破点的方案设计和开发测试,为最终拿下这项核心技术奠定了基础。”曾炳阳表示。

工匠精神的传承,“师带徒”培养技术骨干,曾炳阳有自己的一套——为徒弟量身定制明确、有挑战、有价值的目标,引导思考而不是给出答案,在资源上给予支持、在决策上给予裁量权。

这套“师带徒”机制,实际上得益于公司的“导师制”职工培养机制。每一位亿联网络的职工刚入职的时候,都会配有一位业务导师;“徒弟”的业务评级甚至与导师的kpi(绩效挂钩)挂钩,这样的考核制度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梯度培养,将工匠精神注入科技行业,培养更多像曾炳阳这样的“数字工匠”。

创新数据利用 驱动绿色出行

●吴炎泉:科技谷(厦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工会主席。创新研发出自主核心技术、市场尖端产品,带领团队为客户和用户出行提出创新解决方案,提高城市的绿色出行率,以数据驱动城市规划,让用户出行更便捷、城市交通更美好

吴炎泉

吴炎泉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他的健谈风趣:在他的办公室里,摆着一套完整的茶具,随时准备和人坐下来聊聊。这位在大数据领域摸爬滚打9年的“匠人”,不仅懂技术,更懂得如何培养徒弟、管理团队。今年3月,曾荣获福建省劳动模范称号的吴炎泉又获评“2021年度厦门行业(数字)工匠”。

时间拨回2013年——当时,国内大数据领域方兴未艾,作为最早一批加入科技谷的员工,吴炎泉怀着对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热爱踏入这个领域,创新地将数据分析与交通出行、公共安全、道路运输等行业存在的痛点结合起来,自身也从一名普通的软件工程师成长为科技谷的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

持续8年的深耕学习,吴炎泉创新研发出自主核心技术、市场尖端产品,带领团队为客户和用户出行提出创新解决方案,提高城市的绿色出行率,以大数据驱动城市规划,让用户出行更便捷、城市交通更美好。

如何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真实的生活场景?这是吴炎泉带领团队一直思考的课题。“立项初期,拓展知识面尤为关键。”吴炎泉说,技术人员专注于技术本身,有时候难免有思维的局限性,查阅国内外文献,学习和借鉴已有的案例,有时也需要邀请外部专家提供建议,并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研究出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像研究者一样思考,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工匠精神。”

根据多年实战经验,吴炎泉清楚地知道,不论是带徒弟,还是团队合作,凝聚力是关键。而对于一帮技术人员来说,最能增强凝聚力、鼓舞士气的,莫过于团队攻坚成功后的喜悦和成就感。

遇到技术难题,吴炎泉带着团队,逐行检查代码编写,反复测试程序运行,逐个环节排查问题;申请一个重大项目,有时候会花费团队数月时间,吴炎泉就带着队员“住”进办公室,并肩作战。难题攻克,项目申报成功,随之而来的都是团队凝聚力的快速提升。

作为师傅,吴炎泉坦言,“师带徒”的关键是形成人才梯队。“在公司高速发展时期,我曾经一个人带16名徒弟,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后来,在公司工会的带领下,吴炎泉逐步在团队中培养出有领导力的技术骨干,发挥他们的“师带徒”作用,并根据项目和团队的动态变化不断调整分工角色,形成成熟的人才梯队机制。


1  2  3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