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记者 程午鹏) 夏日炎炎,气温飙升,随之而来的突发状况也有所增加——突发中暑、醉酒路边……每一次,一通报警电话过后,总会有民警或120急救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快速进行处置,大家都习以为常。
在这习以为常的背后,是一次又一次报警信息的快速流转、处置、分派的过程。当一个报警电话打入,它会经过指挥调度中心消化、分配后,迅疾抵达接警者手中,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处置,解决问题。
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和市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中心这两个“最强大脑”保持着高速运转,这里忙而不乱,确保着城市的稳定、安全、有序运转。近日,记者走进这里,为您揭秘“最强大脑”背后的秘密。
110
城市安全指挥棒
日均接听七千个电话
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监控着全市交通要道的实时交通情况
接线员正在接听报警电话
前日,本报记者走进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这里24小时灯火通明,值班长、接警员、视频巡查员轮班值守,共同与各公安警种,以及卫生、城管、环保等联动力量保持最高效、快速的联动,随时应战,守护着厦门这座城市的安全。
【现场】27块屏幕监控全市 平均每分钟4通电话
当天下午6时许,正处于下班高峰期,中心由27块屏幕组成的屏幕墙上,显示着集美大桥、翔安隧道、成功大道、同安高速出口等全市交通要道的实时交通情况。
副值班长张逸臻说,他们可以随时调取全市3000多个监控探头,有专门的视频巡查员负责盯监控画面,及时发现交通拥堵的节点,并通知交警部门到场处理,保障道路通畅。
屏幕的前方,该中心的接警席、信息研判席、指挥席等每个席位上都有人忙碌着,“您好,110”的问候语此起彼伏。交通事故、求助、举报诈骗……平均每分钟有4通电话打进中心,接线员记录警情,立即指挥调度派出所、交警中队、120等单位处理。
指挥台上还有两块屏幕,上面显示当天的警情数据——今日电话总数、刑事警情、交通事故等数据不断闪烁增加;每个小时的接通电话数也用柱状图标示出来,并实时更新。
柱状图直观地显示报警数量的曲线变化——凌晨5点持续到上午9点多交通早高峰结束,警情比较集中;中午12点到2点午休时间,报警电话逐步减少;晚上6点开始,警情再次增多。进入夏季以来,夜间活动时间增加,报警数量也呈现出变化,特别是晚上10点后电话激增,一直持续到凌晨5点。
【特写】女子报警称被骚扰 语气很淡定接警员生疑
晚上9点40分,一名女子拨打了110。“你好,110,请问报警什么事?”接线员周荣强问。这名女子回答说:“我被司机骚扰了。”
“你在什么地方?”周荣强再问。该女子回答:“在路上,在路上……”
几句对话让周荣强听出有些不对劲,对方语气并不焦急,像醉酒状态。电话里传来一名男子模糊的声音:“她在耍酒疯,不要乱报警啊!”周荣强要继续问清地址,该女子语气蛮横地说“不知道”,突然骂起脏话。周荣强并未置气,反而听得更仔细,嘈杂的背景中,他听出两个模糊的地址“莲花路口、某大排档”。
调阅电子地图,周荣强锁定大排档位置,并在警务系统中记录“来电号码、地址、报警人信息”,马上通知嘉莲派出所民警处警。10分钟后,派出所民警反馈:女子因醉酒与司机发生口角,谎报被司机骚扰,民警对当事人进行了批评教育。
【背后】联合47家单位开展联动救助服务工作
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成立已有22年,日均接听7000个报警电话。
现已融合110接报警中心、市反诈骗中心、市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心等功能,成为守护城市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服务方面,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联合民政、环保、劳动等47家单位共同开展110社会联动救助服务工作。
厦门北极星救援队、厦门曙光救援队、厦门110水救队、鼓浪屿海上义务救援队等民间救援力量也加入协作,在社会救援救助方面发挥着重要辅助作用。
120
个个都是“活地图” 每天都与死神赛跑
市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中心能同时接听10路120报警电话。
调度员正在接听电话。
“120”不一定每个人都打过,但每个人都知道这是急救电话。您是否了解,电话的那头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如何工作?前日,记者来到厦门市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带您走近120生命救护的起跑线,探寻他们24小时守护生命热线的冷暖故事。
【现场】 一分钟一个电话 “活地图”忙而不乱
屏幕实时显示,智能选派+人工调度确保及时准确
上午9点,厦门市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中心,电话声此起彼伏。调度员戴上耳机迅速接通:“你好,这里是120,发生了什么事?请告诉我地址……”调度员对话的同时,手也没闲着,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记录下事故类型、地址、伤(病)员情况等。调度员面前除了警情记录的屏幕,还有一个电子地图屏幕,实时显示着每一辆救护车的状态数据。
调度员高凡说,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救护车的调派,系统会给出建议。但调派出车不能完全依赖电脑,他们要不时盯着电子屏幕,监控救护车的位置、时速、路线变化,随时掌握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一通急救电话呼入,到一辆救护车出发,全程不仅调度员心中有数,指挥大屏幕上也实时记录。分配任务、收到指令、驶向现场、病人上车、到达医院……大屏幕左侧详细记录每辆车的工作状态;今日电话量、今日出车量、今日救治人数……大屏幕右侧统计着当天每个时段的各项数据;大屏幕中间则是电子地图,实时显示着每辆救护车的位置与路线。
中心负责人洪瑞莲介绍,每天有三个电话高峰期:8时至10时,17时至19时,以及22时到深夜。而在高峰时段,差不多每分钟就有一个报警电话呼入——前日9时至10时,记者在现场就听到报救电话至少响起45次,目睹救护车派出31辆次。这短短1小时内,平均每部救护车出警接近两趟,基本没时间休息。
说出一个地名,马上想到的是有无同音、近音地名?离哪个救护站点最近?在最短的时间内,脑海中就形成了一条路线图——这几乎成了她们的职业病。调度员马秋燕说,每个调度员早已把厦门市的路线图牢记于心,“岗前培训的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在2个月的时间内记熟整张厦门全市路线图,这是上岗的硬性要求。”而每日的调派过程中,也在不断加深对路线图的印象。
【特写】 坚守岗位18年的调度班长
厦门市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中心运行至今已逾18年,老员工、调度班长沈冠鸣便是亲历者。
“你好,这里是120急救中心,有什么可以帮你?”……沈冠鸣挂断报警电话,马上调派救护车,持续追踪,直至病人被送达医院,才算完成一次处警任务。这样的过程,她已记不清进行了几万次、对话过几万人。
桌上一部接警专用电话、一部与外部联系的机动电话、一台电脑和两台显示器,构成她的工作环境。她说,工作环境简单,但工作并不简单——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电话会是谁打来,需要怎样的帮助。
有一次当班,120调度台接到一个中毒者的求救电话。报警者服用了一种致死率在90%以上的农药(百草枯),但报警者无法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并且在心理和药物的双重作用之下,他逐渐丧失语言能力、意识模糊,自己几乎放弃了求生的希望。但120团队没有放弃。他们试遍各种方式、争分夺秒多方联系,十几分钟内先后几十通电话,最终医护人员及时找到命悬一线的病人,一路抢救护送到达医院。
“不放弃,关键时刻也许能挽回病人生命。”沈冠鸣说,如此有意义的工作是她坚守这个岗位18年的理由。
【背后】
全年无休24小时值班 19部救护车一直在路上
时至今日,厦门市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中心正式运行已逾18年:365天全年无休、24小时值班,让报警者随时有求必应。
如今,230平方米的新指挥大厅配备了10个应急接警座席,最多能同时接听10路120报警电话。
全市急救分站增至18个,日常运作着19部救护车。
厦门120的年接警量,由1999年的6735次,上升至2016年的98434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