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厦门引进留学人才超万名 成为海归首选地之一

2017-03-06 08:08:25黄怀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柳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厦门日报讯(记者黄怀)近日,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的报道引发社会关注,这或许将成为人才选择归国的“风向标”。

调查显示,81%的留学归国人员认为,国内创业机会比国外更好。海归人才是厦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重点。据统计,截至目前,厦门共引进留学人才超万名,其中,博士占总数的24%,硕士占总数的50%。近几年来,每年引进留学人员数量逐年递增,优惠的政策、贴心的服务、良好的投资环境与工作氛围,使厦门成为中国十大海归创业热门城市和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之一,厦门成为广大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首选地之一。

数据

第九批“双百计划”人才86人有海归背景

近日,厦门公布了第九批“双百计划”入选人才初步名单,共151人。本批入选的人才、项目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创业项目质量数量双提升,拥有海外教育或工作背景的有86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有76人。二是人才创业项目紧贴厦门产业发展方向,落户率高。人才和创业项目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厦门重点和新兴产业,约50%已先行在厦门注册。三是高校、科研机构人员来厦创业比例较高,占比超过30%。

“双百计划”、“海纳百川”等重大人才工程已成为厦门乃至福建招纳海内外人才的重要平台。近三年从外地来厦创业的人才团队达到上千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约占全省一半。

特写

深感医药领域差距他毅然回国创业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郑立谋教授,就是一位有着赤子之心的开拓者。1982年,郑立谋硕士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同年赴法国里昂第一大学深造。1992年在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做完博士后,进入跨国药企工作。郑立谋选择暂别妻儿回国,是因为他有着强烈的强国梦想。

他说,在美国生物医药界工作近20年,他深刻感受到中西方医药领域的差距,回国创业的想法愈加坚定。由此,郑立谋在厦门创办了聚焦于肿瘤精准医疗分子诊断的生物医药企业。“公司英文缩写是AmoyDx,Amoy正是厦门的英文名,Dx是英文‘诊断’的缩写,也就是‘厦门诊断’的意思。”9年来,从白手起家到行业领先,郑立谋取得的成绩引人瞩目。目前,艾德分别与AstraZeneca等多家跨国药企进行战略合作,这标志着艾德已达到行业公认的国际领先水平。

背景

出台法规

全国唯一地方性法规

鼓励回国创业工作

厦门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健全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人才政策体系,营造一流人才发展环境。2002年,厦门出台全国唯一一部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厦门经济特区鼓励留学人员来厦创业工作规定》,在留学人员认定、创业扶持、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原则性规定。人事、财政、科技、工商、教育、公安、火炬管委会等相关职能部门也相继制定了配套实施细则,使之更具有操作性。

2011年底,《厦门经济特区鼓励留学人员来厦创业工作规定》修订稿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审核,并于2012年6月1日起施行。新颁布的《规定》,优惠覆盖面扩大到全市,并从政策、制度、资金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留学人员的扶持力度。

出台政策

打造“双百计划”

市财政每年投1.5亿元

“双百计划”是厦门2010年出台的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市财政每年投入1.5亿元,用5-10年的时间,引进10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300名领军型创业人才,新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可获得100万元安家补贴和最高50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目前已完成九批“双百计划”评选,市区兑现各项扶持资金超10亿元,落地厦门的人才创业项目2016年预计产值超过30亿元。2013年,厦门进一步推出“海纳百川”人才计划。2016年又进一步推出“人才政策新18条”,提出创新人才评价认定标准,不唯学历、资历、年龄,根据人才薪酬、岗位和贡献等市场化要素给予重点企业引进人才个人所得税奖励等政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