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厦门5名儿童参与跟家人走散场景实验 根据特点进行教育

2017-02-10 17:17  廖可 林珊 匡惟 陈万泉 杨莉莉 来源:厦门网  责任编辑:柳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浩浩与父亲“走散”,原路返回寻找,离开与父亲分开地点

找到妈妈后,皮皮紧抱着不放

厦门晚报讯(记者 廖可 林珊 匡惟 陈万泉杨莉莉)两名小女孩走散,所幸都准确报出了妈妈的手机号,在热心人的帮助下母女重逢。本报8日A6版的两篇报道引起了许多市民的关注。人们不禁想,自己家的孩子万一遇到这种情况会表现如何?本报邀请了5个家庭进行了一个小实验。实验发现,惊慌中,5个孩子都忘了家长平时的教育,没有第一时间给父母打电话,即使热心路人要帮忙联系,有的孩子也想不起父母亲的手机号。

【1号家庭】

主角:浩浩(男)

年龄:4岁

地点:中山公园

背错父母手机号 跟着陌生人走了

记者让浩浩用手机联系父母,但浩浩说出的号码错了

昨天上午9点50分,浩浩和父母来到中山公园,随后绕着草坪上的水管和附近的雕像玩耍。趁他没注意,父母悄悄离开。

约5分钟后,浩浩开始左顾右盼,露出不安的神情,随后往公厕走去,边走边环顾四周寻找父母的身影。绕了几圈后,他哭了起来,此时距离他和父母“走散”已过去10分钟了。记者装作路人上前询问,他回答:“爸爸和妈妈都不见了。”

记者抱着他安慰,他止住了哭声,但没有主动求助。记者问他知不知道父母的电话时,他说了7个数字,但顺序始终不能确定。记者将手机直接交给他拨打,他按下了“2144825639”的错误号码,未能与父母取得联系。虽然电话号码不记得,但他说出了家庭住址。

此后,浩浩很信任作为陌生人的记者,跟着坐在湖边,还提出想去划船。随后,记者联系他的爸爸沈先生结束了实验。而见到爸爸后,浩浩显得很淡定。

“看他那么淡定地跟陌生人走了,很紧张。”妈妈张女士说。“之前还担心他会大哭着跑来跑去找爸妈,没想到那么淡定。”爸爸沈先生说,平时教过孩子记电话,如果跟父母走散了要留在原地等。让他郁闷的是,孩子以前都能背出妈妈的电话,关键时候怎么就没说对呢?

【2号家庭】

主角:宸宸(男)

年龄:4岁

地点:瑞景商业广场某超市内

超市内外来回寻找 最后才想起打电话

宸宸在超市内寻找父母的身影

宸宸性格十分淘气。他的爸爸黄先生说,他总是会不管父母地到处乱跑,尤其是在看见玩具的时候。

昨日上午10点40分,一进入超市,宸宸就跑向玩具柜台,将父母甩在了身后。宸宸的父母刻意放慢了脚步,与他分离。

自顾自地玩了一会后,宸宸才发现父母“没跟上来”。他将玩具放回柜台,走到通道口,朝着来时的方向张望,并大声呼喊:“妈妈,我在玩具柜台这里!妈妈你过来,你在哪里?”

喊了一会后,仍然没见到父母,宸宸开始在超市里绕圈寻找,随后又折回玩具柜台。此时,他开始用手揉着眼睛,哭了。他沿着来时的线路走了回去,边走边喊“妈妈”,但几米后又转身往回寻找,这时候他已经泪流满面。

热心路人林女士看到后,上前安慰他,并提出要带他去找工作人员。宸宸看到林女士手中的手机,提出要给爸爸打电话,但试了几次,都没能说出完整号码,幸运的是,他准确地报出妈妈的手机号。看着林女士按下妈妈的号码,他伸出手指,抢先点了通话键,并开启免提模式。在电话中,他将自己的位置告诉妈妈,然后在原地等待。很快,父母出现了,宸宸马上跑进妈妈的怀里。

对于宸宸的表现,父母表示比较满意。“到处乱转不怎么可取,之后会教育他这种时候要找到对的人来帮助自己。”爸爸黄先生说。

【3号家庭】

主角:阿莫(女)

年龄:6岁

地点:金尚小区

面对陌生人很戒备 遇熟人后依旧紧张

阿莫回头找不到爸爸,马上紧张起来

昨日下午4点,阿莫随着爸爸来到金尚小区广场玩滑板。

阿莫平常比较依赖父母,不会离开他们太远。爸爸告诉她,妈妈在前方等着,她才开始向前滑。在阿莫低头看路时,爸爸躲了起来。

阿莫滑了一段,回头发现爸爸不见了,马上露出慌张的神情,大声叫着“爸爸”,随后哭了起来,在原地焦急张望,盯着每一个从身边经过的人寻找。

这时,阿莫恰巧看到了自己的钢琴老师,马上上前求助,逐渐不慌张了。当老师问她妈妈的手机号时,阿莫愣在原地没有回答。老师看得心急,连问了几遍,她说了7个数字后,就说不下去了。沉默了一会,她小声地承认:“后面的忘了。”

在交谈过程中,阿莫始终对他人保持着戒备心,对老师也表现出一定的抗拒态度。老师最后表示,要帮她找妈妈,让她留在原地等待。最终,妈妈出现了,结束了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记者发现广场上有许多儿童嬉戏,与家长暂时走散的情况不时出现,大部分都会四处走动寻找。

【4号家庭】

主角:皮皮(男)

年龄:5岁

地点:SM二期

惊慌哭泣引来热心人 自己拨通妈妈的手机

皮皮自己拨通了妈妈的手机

昨日中午12时许,皮皮跟着妈妈林女士到商场逛街。皮皮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趁他不注意,妈妈躲进了商场的消防通道。皮皮毫无察觉,数着脚下的地板砖走了百米远,一回头,才发现妈妈不见了。他一下子紧张起来,立刻大喊“妈妈”并往回跑,边跑边观察周围的店铺里是否有妈妈的身影。确定妈妈不见了,皮皮停了下来,边哭边喊“妈妈”。

路人吕先生见状上前询问,皮皮指着妈妈消失的方向诉说一番后,又哭了起来。吕先生牵起皮皮的手,一边安慰一边问:“你妈妈去哪了?你记得妈妈的手机号吗?”皮皮这才止住哭声,准确地说出了妈妈的手机号。见陌生的叔叔掏出手机,他自己按下了号码,拨通了妈妈的手机,很快找到了妈妈。

事后,吕先生告诉记者:“小孩很信任我,我牵他的手,他都握得紧紧的。”对于儿子的表现,林女士说:“平常教过他和父母走散后要如何应对,比如求助警察、保安或店员,但真的遇上了,他一慌就都忘了。”

【5号家庭】

主角:小豆(男)

年龄:4岁

地点:中华城内

留在原地等半小时 面对询问摇头不语

小豆站在门口等了半个小时

对于小豆来说,中华城不是个陌生的地方,每次他都会光顾其中一家玩具店。昨日下午4点,他跟着爸爸一到中华城,就独自飞奔进了店内,兴致勃勃地看着新上市的玩具。

很快,小豆发现爸爸没有跟进店内,便走出门外,四下张望寻找爸爸,脸上的笑容一下子消失了。找不到爸爸后,绷着脸的他走回店门口,倚靠在玻璃门上看着来时的方向,等待爸爸出现。

15分钟后,小豆哭了起来,但又很快忍住,抽泣着在原地站着。不少路人过来询问情况,他都没有回答,只是摇摇头,继续张望。又过了15分钟,他仍旧待在原地,一步都没有挪开。此时,店员上前询问,小豆才一改之前的戒备,告诉店员自己与爸爸走散了,并大哭起来,经店员一番安慰后,他冷静下来,提出要给爸爸打电话。在店员的帮助下,他准确拨通了爸爸的手机,成功联系上爸爸。

整个实验过程,爸爸郭先生很心疼,也为儿子的表现感到骄傲。他说:“儿子知道只有问店员才是正确的选择,也知道要留在原地不能乱跑。”

【小调查】

随机采访20个孩子

8个背不出家长电话

在实验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孩子在发现自己与父母走散后,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惊慌情绪,并一直持续到他们找到父母为止。在这种情况下,由他们自己去思考怎么办是比较困难的。

记者还发现,虽然家长平时都教育过孩子,如果走散要如何应对,并让他们背下家长的手机号,但好几个孩子一时紧张,都忘记了号码。

昨日,记者进行了一个街头调查,随机采访了20名10周岁以下的儿童,共有12人能准确背出父母或其中一方的手机号,8人不记得。

【提醒】

走散重逢后 记得这么做

国家心理咨询师刘平超说,与孩子走散重逢后,父母首先要感受孩子的情绪,蹲下来给孩子安慰,引导孩子把与大人走散后的恐惧表达出来。比如跟孩子说:“刚刚爸爸(或妈妈)不在你身边,你是不是很害怕?”等孩子说完后,家长要给孩子一个拥抱,或者抱起孩子、亲亲孩子,要给孩子承诺,消除孩子的恐惧,以免造成心理阴影。家长要告诉孩子:“刚刚你是没看到我而已,不是爸爸(或妈妈)不要你,以后我都会在你身边,不用担心。”等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再告诉孩子,如果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应该要怎么做,比如站在原地等,要记住爸爸妈妈的电话,找好心人借手机等等。

【专家建议】

可以通过游戏模拟

刘平超说,与父母走散,对3岁至5岁的孩子来说是“危机事件”,在他们看来,可能是父母不要自己,因此会焦虑、恐惧、无助、慌张,即便学过自救常识,也无法马上反应过来要自救。

她认为,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监护人是最重要的,在外要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她建议,家长可通过游戏的方式,比如进行角色扮演,主题为“小兔子找妈妈/爸爸”,先告诉孩子,兔爸爸和妈妈要藏起来,看看兔宝宝能不能找到;如果找不到,可以拨打电话找,如果爸爸妈妈没接,可以打110、找警察帮忙等。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逐渐了解、慢慢接受现实。

刘平超说,对于孩子来说,单纯记电话号码有点难,通过游戏方式会比较容易记住。她还提醒家长们,平时的引导也要循序渐进,给孩子一个接受的过程。

让孩子牢记“110”

集美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巨东红说,虽然有些家长会给孩子配备定位手表等设备,但让孩子牢记父母的电话仍是必要的。她说,家长也可以让孩子牢记“110”,通过向警方求助找到父母。

根据年龄特点进行教育

厦大心理专家钱兰英则认为,家长对孩子进行此类教育时,一定要先了解孩子擅长的方面,充分考虑其特点、年龄等条件后再进行教育,才能让孩子更有效地应对走散的情况。如果记不住号码,教他们一些其他的求助办法,例如教孩子向警察、店员求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