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要闹离婚了,这个孩子还一无所知。(资料图)
厦门晚报讯(记者 朱俊博)儿子身患重症需要治疗,夫妻俩都表示要救,但在怎么救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妻子决定倾家荡产卖房筹钱,而丈夫则不愿卖房,决定先保留栖身之所,“保住根本”再观其变。这个矛盾结果导致两人的婚姻关系发生变化。今天上午,这对夫妻在海沧区法院开打这场离婚官司,16年的婚姻似乎要走到尽头了。
此事让人唏嘘不已。对于这场官司您怎么看?您认为这对夫妻的矛盾有化解的可能吗?他们是否有更好更合适的选择?
【不幸降临】
儿子成“渐冻人”
夫妻俩举债求医
陈华和阿美(均为化名)于2000年结婚,三年后生了个大胖小子。不过在2011年,悲剧降临到这个三口之家:儿子突然觉得身体无力,下蹲困难,送医检查后,被确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这是一种鲜为人知但非常可怕的疾病,形象的说法叫“渐冻人”,临床表现为肌肉进行性萎缩无力,最后完全丧失运动能力。患者通常是幼年发病,12岁左右开始瘫痪,18岁左右死亡,目前世界上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夫妻俩带着儿子四处求医问药,但还是无法阻止孩子病情的发展。很快,儿子就无法再站立行走了,每天只能坐在轮椅上。陈华说,为此,他们将七楼的房子出租,换到一楼居住,每天推着轮椅送儿子上下学。儿子现在13岁了,连大小便都无法自理,必须用尿瓶接小便。
夫妻俩的收入本来就不高,儿子的病更是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在这治病的五年期间,夫妻俩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而且还欠下很多外债。阿美说,单单以她名义欠下的外债就有20多万元,而且还不包括透支的信用卡。她丈夫也借了很多钱,到底有多少,他一直不肯说。
【矛盾产生】
治疗理念不同,妻子骂丈夫不负责任
陈华说,从治病开始,夫妻俩的婚姻就开始亮起了红灯,最主要的原因是两人的治疗理念不同。
“医生都说目前没有有效药,在家康复也就是延缓恶化进程,提高生存质量。”陈华说,查阅了这种病的资料后,他逐渐接受了这个现实,在目前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选择较为保守的治疗方案。
而他妻子采取的方法不同,“她以前卖过保健品,她给儿子吃了很多保健品,还找人上门针灸、推拿等,听说哪里有偏方就去问,有中草药也给儿子吃。”陈华说,为此,他儿子吃了很多不该吃的东西,病情没有好转,而他们家也花了很多不该花的钱。
陈华说,渐渐地,夫妻俩吵架多了起来,最后影响到了夫妻感情,“到后来更严重,饭菜做得不合口这些小事,都会引发吵架,一吵架,她就扯到我不救儿子的话题上,她一直怪我不愿意花钱救儿子”。
【矛盾激化】
是否要卖房救儿,夫妻俩闹到离婚
陈华说,尤其是这一两年,夫妻间吵架越来越多,感情基础已经不再牢固,他出差较多,回到厦门后,夫妻都分房睡,感情淡了很多。
直接导致这次离婚的,则是对7楼住房的处置。阿美的意见是,儿子出行得靠轮椅,没有电梯的7楼房子没有必要留住,不如卖掉换钱去治病。而陈华的意见是,卖掉换钱也不一定能治好儿子的病,还不如保留下来,等几年后医学有了进展,再考虑卖房。“我不愿意看到的是,房子卖掉后,钱都拿去治病了,到最后儿子没了,钱也花光了,到时候两人的下半辈子都成了问题。”陈华说。
但在阿美看来,如果连儿子都没了的话,有没有房子无所谓。
夫妻俩为了是否要卖房多次争吵。闹到不可开交后,两人最终决定离婚,房屋产权一人一半,阿美向法院提出儿子的抚养权归她。
“我并不是不想救,但还得多考虑现实情况,其实我心里承受的压力会比孩子他妈要大得多。”陈华说,不管这个婚离不离得成,“在给儿子治病的事情上,我的态度不会改变”。
陈华说,当着儿子的面,夫妻俩对他的病情有所隐瞒,所以儿子对自己的病情不是很清楚。而他的这套治疗理念,并未影响到父子间的感情。
【对话女方】
“只要有一线希望,
我就要尽万分努力”
昨天晚上,记者联系上阿美。相对于丈夫的悲观,她要乐观得多,“我相信我儿子一定会好起来,这一定是个正能量的故事。”她一再重申,即便砸锅卖铁倾家荡产,也要让儿子恢复健康。
提到今天要打的这起离婚官司,阿美不认为是儿子的病情引起的,“儿子从出生之后,就一直是我在带,他出差很少回家,回来也很少陪儿子。”阿美说,夫妻间的感情基础原本就很淡。
记者问:“儿子的病情是否是导致你们离婚的导火索?”她不予置评,也不评判丈夫的治疗理念,不过她说了这样一句话:“做父亲的,对儿子的病情都不上心,还想着以后自己的生活质量,哪有这样当爹的?”
阿美说,以后即便是单身过日子,她也会咬牙将儿子救到底,只要有一线的希望,就要尽万分的努力,“这是我作为母亲的责任和义务”。
【记者手记】
齐心协力救孩子吧
何必非要闹离婚呢
“妈妈倾家荡产,即使离婚卖房;父亲理性对待,合理有效治疗,孰是孰非莫问,皆为至亲骨肉”,这是夫妻其中一方的代理律师在微信朋友圈留下的一段感言。
采访中记者也感受到,妻子偏感性,丈夫偏理性,在面对儿子身患重病这一残酷现实面前,夫妻俩都决定要救,但一个考虑的是当下,另一个则更着眼于将来,两人都有各自的理由和说法。
我们写这篇报道,并不是要评价孰是孰非。做父母的,都是希望孩子健健康康,但在不可预料的重症面前,夫妻俩面临着巨大的选择,有复杂的心情,关起门来自家的事,外人也不好做评价。
但回过头来想想看,按照常理,在这种困难时刻,夫妻俩更应该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才是,不一定非得走到离婚这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