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奖企业厦航先进经验报告会。(资料图)
2016年厦门市质量月现场咨询服务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
越来越多市民选择公交车、公共自行车等方式绿色出行。(资料图)
厦门平板显示产业质量竞争力持续提升。(资料图)
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
[开栏的话]
在当前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厦门在质量强市战略引领下,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四大领域的质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质量发展之路。在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中,厦门质监系统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大力实施“质量”“品牌”“标准化”战略,坚持将工作触角贴近发展、贴近民生、贴近百姓,让社会各方都参与到质量工作中来,逐步形成了“共创质量大业、共享质量成果”的共识和氛围。
为进一步普及质量安全知识,加强质量工作宣传,搭建广大人民群众、质监工作部门、质量技术机构之间互动沟通的桥梁,进一步提高群众质量安全意识,营造“崇尚质量、追求卓越”的社会氛围,本报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合作,推出“质监之窗”专栏,将多角度、全方位、连续性报道厦门质量工作动态及成效,并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受众群体广泛、影响力强大的优势,努力推动形成全社会质量共治的良好格局。
厦门日报讯 (本版文/记者 陈泥 通讯员 章锦标 廖博超 本版图/本报记者 姚凡 张奇辉通讯员魏欣倩)2015年,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厦门上下抢抓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等发展机遇,稳步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维持了较高水平。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厦门调查队日前联合发布的《2015年度厦门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公报》透露,2015年度,厦门规模以上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88.79。尽管受到国际市场需求疲弱和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该数据较2014年度小幅下降了0.2,但仍领跑全国、东部和全省。
五个指标同比有所提高
《公报》指出,2015年度,厦门标准与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水平、质量监督与检验水平、研发与技术改造能力、核心技术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六个重要指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分别为92.39、81.82、98.87、81.41、97.79和83.80。
在质量竞争力12个统计指标中,厦门有5个指标较2014年度有所提高。其中,产品质量等级品率提高0.49,工程技术人员比重提高2.3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率提高1.32,新产品销售比重提高1.83,人均产品销售收入提高0.30。
总体来看,厦门制造业产品质量等级、技术人才、质量管理体系、生产效率等方面不断提升。但工业利润、研发投入、国际市场销售等指标有所下滑。
三区指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015年度,厦门6个行政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由高到低依次是:思明区91.46、湖里区90.47、集美区88.89、翔安区88.27、海沧区88.00、同安区82.68。
其中,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与2014年度相比,思明区提高3.76,由第5名上升至第1名;湖里区提高0.65,仍然位列全市第2名;集美区降低0.69,仍然位列全市第3名;翔安区提高0.13,仍然位列全市第4名;海沧区降低1.95,排名由第1名下滑到第5名;同安区降低2.84,仍然位列全市第6名。
三大产业处“较强竞争力”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机械装备产业、计算机与通讯设备产业、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三大产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都在90以上,分别为91.96、90.66、90.60,处于“较强竞争力”发展阶段;平板显示产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89.98,也处于“中等竞争力”发展阶段。
但《公报》也指出,厦门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产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78.92,处于“后段班”,即“欠竞争力”发展阶段。
[名词解释]
质量竞争力指数
是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统计局共同制定的,按照特定的数学方法生成、用于反映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整体水平的经济技术指标,其统计口径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阶段
按照国家宏观质量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的划分,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分为5个阶段,即卓越竞争力[94,100],较强竞争力[90~94],中等竞争力[84~90],初等竞争力[80~84],欠竞争力[60~80]。
学习标杆企业
分享先进经验
厦门质量标杆“开课”谈质量提升
18日上午,由厦门市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厦门首场千人大型质量主题报告会在人民会堂召开。福建首家“中国质量奖”获奖企业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在会上唱起主角,向各行各业传授了先进质量管理经验,推广了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来自全市企事业单位的1200余人参加会议。
厦航成立于1984年,是我国第一家企业化运作的航空公司。今年3月,该公司以文化与机制“双引擎四系统立体交互质量管理模式”,荣获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成为中国服务业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也实现了福建省该奖项“零”的突破。
“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是关乎民生的重大举措。要推动质量强市建设,就必须充分运用政府质量工作考核、质量奖、名牌产品等抓手,激励更多企业在质量上追求卓越。”市质量强市办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9月份是全国“质量月”,厦门35个相关成员单位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提升供给质量,建设质量强市”为主题,涵盖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四大领域的系列活动。其中的重头戏就包括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引领厦门各行各业追求卓越。
据了解,除了中国质量奖企业厦航先进经验报告会,厦门市品牌评价办公室与厦门正新海燕轮胎有限公司还于9月1日联合举办了“卓越共享”——第三届厦门市质量奖获奖企业经验分享活动。厦门十余家质量奖申报企业的近30名质量代表参会。
分享活动中,正新海燕负责人对公司企业文化的形成,以及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做了详细介绍。与会企业现场观摩了正新海燕的生产现场,聆听了公司车间质量负责人对生产线的质量管控和精益生产方式的全面讲解。活动还邀请曾参与国、省、市质量奖评审的资深专家,对正新海燕的优势和改进空间进行剖析,并提炼归纳出可推广可借鉴的质量亮点。
[链接]
厦门市品牌工作成效显著
截至目前,厦门已有厦门航空获得第二届中国质量奖,ABB低压、厦工机械、科华恒盛获福建省政府质量奖,另有10家企业获得厦门市质量奖。144家企业163项产品获福建名牌产品,193家企业228项产品获厦门优质品牌,品牌带动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品牌经济形成规模——2015年,全市名牌企业产值达1697.85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以10.47%的企业数量创造出35.49%的产值;13家国家、省、市质量奖获奖企业产值984.81亿元,与2009年设立厦门市质量奖、导入卓越绩效前相比增长79.36%,年均增长10.22%。
品牌竞争力显著提升——2015年度全市名牌企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90.59,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80,处于“较强竞争力”阶段。全市名牌企业人均产品销售收入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8万元/人年,质量损失率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二。
品牌人才队伍不断充实——创立市质量奖以来,共培训了评审专家24名、企业自评员190名、企业首席质量官515名、质量工程师1353名,为厦门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福建省政府质量奖一年一评
福建省政府质量奖于2009年设立,每年评定一次,每年度授奖总数不超过五个,每个获奖企业或组织奖励200万元。日前,福建省政府正式发文授予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度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称号。
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本土最大的高端UPS电源制造商与服务提供商,业务涵盖能源基础、云基础服务与新能源三大领域。公司主营业务连续十八年蝉联同行业国产品牌第一。
厦门市质量奖两年一评
2009年,厦门出台《厦门市质量奖评定管理办法》(厦府办〔2009〕37号),厦门市质量奖评定工作走上正轨,每两年评定一届,每届不超过3家,奖励获奖企业100万元,以及20万元的质量宣传专项经费。
2015年10月,第三届厦门市质量奖日前出炉,锐珂(厦门)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厦门正新海燕轮胎有限公司、厦门立林科技有限公司榜上有名。
厦门发布2016年市民质量满意度报告
厦门的质量状况您满意吗?昨日,厦门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2016年厦门市市民质量满意度报告》,报告显示,市民为厦门质量总体满意度打出了83.71分,相比去年略有上升。
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满意度
稳步提高
本次测评共调查了2500名厦门常住市民,收回有效问卷2350份,其中现场调查问卷1357份、电话调查问卷400份、网络调查问卷593份。
加工食品、住宅、餐饮服务、垃圾处理、公共交通、医疗服务质量……这些都是厦门市民最关注的质量类别。本次测评结果显示,受地铁施工、道路改造等因素影响,本年度市民对厦门公共管理质量和环境质量的满意度略有下降,但对产品、工程、服务领域质量满意度均稳步提高。
按领域划分,本年度市民产品质量满意度为82.93分、工程质量满意度为82.02分、服务质量满意度为84.55分、环境质量满意度为80.76分、公共管理质量满意度为83.57分。
值得注意的是,食品、农产品、日用消费品、物业管理、餐饮服务、医疗服务六大领域质量市民满意度低于80分。
按行政区域划分,市民质量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思明区85.04分、同安区84.69分、湖里区83.79分、集美区83.76分、海沧区83.75分、翔安区81.22分。除翔安区满意度较去年有所下降,其余各区均较上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市民贡献1156条意见建议
本次调查也征集到市民对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以及公共管理质量领域的意见和建议,共1156条。
在产品质量方面,市民建议加大产品质量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加强食品、农产品等重点产品监督抽查;加大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公开,营造更加良好的购物环境等。
在服务质量方面,意见和建议包括加快医疗、酒店旅游、物业、物流等行业服务标准制定;建立健全市场监管、网络监管、质监等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对互联网平台提供的不同类型服务行为的监管等。
工程质量方面,市民建议抓好地铁建设和道路改造的围挡施工,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市民出行的影响;重视住宅电梯安全问题,重点加强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监管等。
环境质量方面,市民建议推进岛内外治理一体化,加大岛外农村地区环境破坏整治和保护力度;降低能耗污染,提倡资源和能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倡导市民选择公交车、公共自行车等方式绿色出行。
在公共管理质量方面,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包括畅通12315、12316等消费投诉举报热线并及时妥善处理和反馈;加大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公共设备设施建设和投入,提高岛外公共资源的配置质量和效益;推动老旧社区升级改造,改善社区医疗和就医条件,加快老旧煤气管道和电梯改造等。
“质量”二字重千钧
厦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 邱太厦
“质量”一词人们并不陌生,在当代社会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质量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有好质量,产品才有好价格、好市场,人民才有好生活、好未来。为了唤醒和强化全社会对质量的关注与参与,国家质检总局从1978年开始就持续开展“全国质量月”活动,今年九月全国质量月活动的主题是“提升供给质量、建设质量强国”,这是质量工作服务全国发展大局的准确把握和真实写照。当前,为什么要举全国之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厦门质量工作的任务和方向,就是要以开展质量月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持续推动各领域质量提升,努力把厦门推向“质量时代”。
充分认识质量在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质量是发展之基、兴国之道、强国之策,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这充分说明了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和质量工作的重要性。从当前实际和厦门情况来说,首先,推动质量发展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一方面购买力不断增强、质量需求不断升级,另一方面有些产品的品种、品质和安全性还满足不了消费需求,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导致消费能力严重外流。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提升质量,在于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质量技术创新和质量品牌提升,倒逼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增加高质量、高水平的供给,以质量供给升级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其次,推动质量发展是实现厦门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几年来,厦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自主创新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积极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极大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发展也面临更加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更加严峻的竞争压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紧迫。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加注重提高产品质量、打造精品名牌,切实把发展的立足点和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努力走出一条以质取胜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三,推动质量发展是进一步保障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当前,全国范围内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质量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事关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事关和谐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质量问题是民生所向、民心所盼,丝毫也不能放松。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质量安全,大力推动质量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和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优质工程、优质服务和优质环境,切实让广大群众吃得放心、用得称心、住得安心。
高水平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转变”,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李克强总理关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质量极为关键的论述,都充分说明了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我们要自觉而坚定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关于质量强市的重要部署上来,不断巩固拓展“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努力在高平台上推动厦门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一是突出重点领域,提高质量供给水平。致力提升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老百姓普遍关心的农产品、食品、药品以及重点消费品质量,推动厦门重点行业产品质量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致力提升工程质量,抓好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及大型公共建筑等质量安全管理,严格实施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致力提升服务质量,积极实施服务标杆引领计划和优质服务创建工程,健全服务标准和质量测评体系,促进服务业标准化、人性化。致力提升环境质量,坚持绿色发展,强化污染治理,严格执行能耗限制强制性标准,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模式。
二是突出企业主体,增强质量发展动力。切实提高供给能力,积极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模式,推动大中型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有实操能力、有专门技术的技能人才。切实加快品牌建设,培育和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品牌,讲好品牌故事,传播品牌形象,传递品牌价值,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切实加强创新驱动,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在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更多应用智能化、自动化技术,促进品种更新和提质增效。
三是突出政府主导,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坚持严管质量,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建立质量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健全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服务质量监测等制度,倒逼企业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坚持夯实基础,加快推动计量、检验技术平台与产品研发、制造、质量提升、全过程工艺控制的嵌入与融合,支持产业集群企业组建技术标准联盟,打造“厦门标准”。坚持简政放权,深化质量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向市场和社会放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四是突出社会共治,形成质量发展合力。强化质量共识,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强化质量共治,持续开展市民质量满意度测评活动,完善社会质量监督员制度,畅通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渠道,形成多元共治局面。强化质量共建,加强质量领域国际交流合作,致力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体制机制。
全力推动厦门发展迈向“质量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必须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牢固确立质量即是生命、质量决定发展效益和价值的理念,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这些重要要求指明了我国质量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厦门经济特区经过30多年的迅速发展,已经进入速度换挡、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质量提升这个根本,全力推动厦门发展迈向“质量时代”。
一要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积极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加快构建“5+3+10”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端制造业,培育半导体和集成电路、LED、软件信息服务、生物与新医药等新的产业增长支柱;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环节剥离出来,大力发展旅游会展、健康服务、文化服务、教育培训等生活性服务业;有序化解低效供给,清理低效工业用地,淘汰落后产能,盘活存量商业办公地产,引导发展总部经济和新兴服务业;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示范城市、两岸青年创业创新创客基地建设,重点发展软件动漫、文创、电商等产业,为兴业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体系,促进创新能力提升。
二要努力营造服务供给侧改革的质量发展环境。坚持对标新加坡等先进国家和地区,重点提高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获得信贷、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等7个方面便利水平,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保持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较高增长水平。继续深化贸易便利化改革,加快自贸试验区和电子口岸建设,拓展单一窗口功能,完善大通关一体化平台。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实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公共服务清单,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深入推行“多规合一”“五证合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不断优化城市宜居环境,保持节能减排降碳和生态环境质量等主要指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积极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市。
三要努力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坚持推进社会共管,继续开展市民质量满意度测评体系,进一步完善包括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及公共管理五大领域指标,发动更多市民参与测评活动,力争满意度每年都有新提高。坚持把好安全关口,强化危化品、燃气、电梯等重点领域监管,力争安全生产各项指标大幅下降。确保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蔬菜、水果和畜产品国家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全国领先。坚持改善保障民生,保证财政一般预算70%以上用于民生保障重点领域,继续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体化,积极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大公共租赁房建设力度,着力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在未来发展道路上,我们要持续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积极探索创新和总结积累具有厦门特色的质量发展经验,为我国迈向“质量时代”,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更多的厦门“蓝本”和“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