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
厦门市委、市政府出台措施,从师资交流、经费投入等方面,向一般学校倾斜
多校划片
1998年,厦门的小升初就开始实行“多校划片”,即多所小学对应一所中学或几所中学
电脑分班
新初一采用电脑分班,各班总分和单科的平均分分差不能超过1分
积分入学
外来娃凭积分申请学校,积分由父母的暂住、社保和务工年限等决定
购买学位
政府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使更多的外来娃在厦接受义务教育
教师轮岗
2009年启动教师轮岗制度,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在一个学校工作满6年,必须实行校际交流
厦门六中响应教育部大力发展“一校一球一操”特色学校号召,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佘峥 图/记者 姚凡)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来了解厦门义务教育均衡的现状,今天,我们选择一位自然人“小明”,沿着他和他周围的人的上学轨迹,来看看厦门近20年来,为每位孩子提供公平教育所做的努力。
【上小学】
厦门娃:小明
今年7岁,小学一年级
土生土长的厦门人
就在家门口上小学不为上“名校”折腾
16年前对热点地区施“紧箍咒”
政策解读:原省示范小学片区,同一套房产只能有1位孩子在片区小学的一至六年级就学,符合计生政策的除外
2015年,小明六岁了,要上小学,他是土生土长的厦门人。小明妈妈开始竖起耳朵留意各种资讯,她加入了妈妈群,有人在群里探讨了上原省示范小学的可能性,之所以是“原”,是因为福建省早就没有示范小学评估了,但是,原来上榜的学校被家长们习惯地界定为“名校”。
小明妈妈这才知道,早在2001年,为了防止这些所谓的“名校”片区的房产被恶意炒作,厦门出台一个规定:原省示范小学片区,同一套房产只能有1位孩子在片区小学的一至六年级就学,也就是说,前一个小学毕业后,后一个才能上学,当然,符合计生政策的除外。
小明妈很快打了退堂鼓:算了,不折腾了,老老实实就近上学吧,家门口的学校虽然不是名校,但是,听说也不错。当然,妈妈群里也有愿意折腾的父母。
班主任是从别的学校来的
政策解读:厦门启动教师轮岗制度,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在一个学校工作满6年,校长任职满10年,必须实行校际交流流动
小明在家附近的学校开始新学年学习时,小明妈从家长群里获得一个“秘密”,他们的班主任是从外校交流过来的——从2009年起,厦门启动教师轮岗制度,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在一个学校工作满6年,校长任职满10年,必须实行校际交流流动,每年,教师交流到达应交流人数的10%左右,目的还是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教师交流越来越规范,譬如说,以前可以“兼职”式(同时在两所学校上课)地交流,现在必须是“全职交流”,而且要期满三年。
厦门教师校际交流顺利实施的一个前提是:厦门在2009年实现的“同城同编”和“同城同薪”,顾名思义,“同城同编”和“同城同薪”指的是:统一城市和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城市中心学校和边远山区同级别教师工资一致。
外来娃:小梅
和小明同一年上小学
父母来自四川,在厦务工十几年
外来娃上学堂,学位公开,凭积分上
在厦门工作越久积分越多
政策解读:厦门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即民办学校每招一名政府统筹的外来娃,政府按照学校的不同等级,给予不同的补助,小学每生每年从2200元到3200元,初中则从2800元到4000元。这样,外来娃在民办校也能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小明家的钟点工小刘也在为女儿小梅上小学操心。小刘和丈夫来自四川,是进城务工人员。小刘最大的担心是,孩子能在厦门上学吗?能上公办校吗?
东家告诉她:要靠积分!“积分制”是厦门2014年推出的专门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政策。简而言之,积分由外来娃父(母)在厦暂住、务工、社保的年限计算,在厦门工作越久,得到的积分越多,此外,如果符合计生政策,或是有房产,可获得加分。
最开始,只有公办小学实行积分制,但在外来人口大量流入的厦门,尽管每年都在建学校,公办校的学位仍是不够,相当一部分外来娃还得到民办学校缴费上学。2014年起,厦门通过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来破解这个难题。
学费、课本费全免了
小刘被告知,小梅能不能在厦门上学,上公办还是民办,取决于积分高低。2015年8月,在厦门户籍孩子完成小学报名后,所有公办学校剩余的学位都被集中到教育局,并立刻向社会公布,供外来娃填报,每个人可填报好几所学校。
在外来娃家长完成志愿填报后,各区举行积分入学电脑派位,电脑根据积分高低以及家长填报的志愿,把外来娃派入公办或民办小学。
凭小刘和丈夫在厦务工十几年的积分,女儿被派入公办小学。到学校报到时,小刘意外地得知,不仅学费,连课本和作业本费都不用交了。小梅的小伙伴被派入了民办学校,她的学费杂费、课本和作业本费,也由政府买单。当然,校服和校车等代办费还得自己交。
【读中学】
初中生:小强
小强是小明的表哥
2015年上初一
小升初:19年前开始“多校划片”
学生升入哪所中学由电脑派位决定
政策解读:1998年,厦门小升初开始实行“多校划片”,多所小学对应一所中学或几所中学,电脑决定学生上哪
园南小学举行“我与春天有个约会”诗会。
小明要上小学的那年,他的小表哥小强刚要上初中。小强妈的大学同学群里,外省的一些同学热烈讨论孩子小升初的“占坑”。小强妈一头雾水,“什么叫‘占坑’?”她的同学对此目瞪口呆,感觉她是从火星来的。在外省,“占坑”就是在与中学挂钩的培训班里占个名额,中学会在培训班里挑优秀的孩子。
她其实并不是第一个“火星人”。几年前,厦门当地一个有名论坛有个帖子是这样写:平心而论,厦门在这方面(小升初)做得不错,至少我就没有这方面的操心,孩子该上哪里就上哪,家门口的那所中学不是名校,但听说也还不错。
这句话被认为是厦门均衡教育最好的广告。事实上,在厦门的小升初,“占坑”这个词从未出现过,反倒是现在最时髦的词“多校划片”,厦门早就有了——1998年,厦门的小升初就开始实行“多校划片”,即多所小学对应一所中学或几所中学。在“多对多”片区,小学毕业生要升入哪所中学,由电脑随机派位决定。因此,当“多校划片”在现在成为一个热词时,厦门市教育局很自豪地宣布说,我们的小升初,早就是“多校划片”了。
市委市政府出台23条措施 向一般学校倾斜
政策解读:师资交流、经费投入等方面优待一般学校,最关键的是小学100%划片入学
厦门并非“赤手空拳”地推出小升初改革,1998年,在改革第一年,厦门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扶持一般学校,办好所有初中的若干措施规定》,提出23条措施。“23条”从师资交流、经费投入等方面,向一般学校倾斜。
“23条”让普通学校焕发活力。1998年前,十一中被认为是“不入流”学校。不过,1998年的初招改革,使得这所学校获得相对均衡的生源,而不是别的学校挑剩的。去年退休的十一中校长陈国华说,当时我就给老师鼓劲,现在我们生源和“重点校”一样了,如果还办不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我们的无能。之后多年,十一中名列均衡奖前茅,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新名校。
其实,不止十一中完成华丽转身,厦门五中、莲花中学、厦门九中等普通中学,也晋升为“新贵”。厦门市教育局说,当这样的学校越来越多时,家长也就觉得没有必要去折腾。
不过,还是有望子成龙的父母,在孩子小升初被派入A校,还想到B校借读。2011年,厦门在中考推行定向生制度,遏制初中借读。厦门最好的四所高中的普通生一部分招生计划,被直接投放到片区初中校,只有在初中学籍校实际就读三年的学生,才能报考。顺便说一句,原本定向生的名额,是投放到公办的初中校,不过,从2015年开始,民办校也享有同样的待遇。厦门定向生比例成长速度是惊人的,从最初的20%到35%,再到2015年的50%。
新初一分班电脑定 分班结果当场公布
政策解读:班与班的总分平均分和单科平均分最多不能超过1分,如果超出会被警告
2015年9月,小强通过电脑派位,被派入了一所初中校,小强妈想找关系进入重点班,让她傻眼的是,从2013年起,厦门初中开始实行电脑均衡分班。
这一分班软件是厦门一所中学的老师开发的,据说现在已经“远销”全国。它根据学生的入学测试成绩、男女性别、单科成绩等条件,均衡分班,班与班的总分平均分和单科平均分最多不能超过1分。厦门各所中学被要求用市教育局提供的这一软件,为新初一均衡分班,市教育局通过后台监控来审查、监控,如果超出警戒线,会提出警告。
分班后也做不了“小动作”——各班学生名单同时传给市教育局数据库,分班结果当场在校务公开栏公布。
【点击】
厦门教育系统启动“三项主题”活动
老师比赛粉笔字 到学生家里家访
政策解读:回归教育本质,让负责任的老师越来越多
在获知儿子的老师是其他学校交流过来的,小明的妈妈一度担心交流老师“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过,在班主任一次家访后,她改变了看法。教师家访是厦门教育系统在2007年启动的“三项主题”活动之一,除了教师家访,还要求校长进社区,以及师德建设。
“三项主题”活动2007年启动时,曾让一些人深感意外——它实在太“土”了,譬如说,“岗位大练兵”是从练字这类基本功开始,在“教师进社区进家庭”中,要求不仅是班主任,全体老师都要到学生家里家访。
这类“返璞归真”令不少人大为不解。有些人说,现在有短信、QQ、手机、微博、微信,为什么非得要求老师一定要到学生家中家访?在厦门市教育局看来:家访的“质感”是不同的。
老师们后来也承认不同。当他们来到学生家里,看到学生档案中没办法了解到的东西,例如,原来孩子的父母不在一起了,原来学生一家三口是挤在几平方米的小屋里生活,连一个像样的写字的桌子都没有。
老师们说,把眼前的情况和学生平时表现一对照,老师们找到了学生出现问题的答案,也多少理解了学生平时的一些异常表现。通过换位思考,老师们变得更宽容了,更耐心地对待学生。
“三项主题”活动原本只打算开展一年,却被无限期延长,到现在还在举行。它的最大魅力在于:回归了教育本质。对于老百姓来说,比较实在的是,负责任的老师越来越多,厦门市教育局说,当老百姓发现家门口就是好学校,他们心就不会慌了。
取消早读课 寒暑假全面“禁补”
政策解读:厦门追求的是教育的“绿色质量”,质量是建立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虽然小明、小梅和小强在不同的学校不同年级,但是,他们有个共同点,早上不要上早读课——小学生早上8:00到校就可以了,初中生则是7:50上课,这是厦门2011年启动的厦门义务教育史上最严减负令的内容之一:取消早读课。
厦门一直在和过重学习负担“战斗”,2004年起,厦门小学和初中禁止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补课,2008年,高一和高二加入“禁补”队伍,2010年,厦门宣布高三不仅周末、节假日,连寒暑假也不能补课了,至此,全市中小学实现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全面“禁补”。
不过,2010年,厦门废除快要成为常规的高三暑假补课时,曾引起一阵惊慌,一些学校和家长担心,厦门的孩子日后高考“吃亏”,事实上,全面“禁补”后,厦门高考成绩一年比一年好。
厦门市教育局表示,均衡并非不要质量,但是,我们追求的是“绿色质量”——质量是建立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考高中
外来娃厦门娃 录取分数线一样
政策解读:厦门一直在努力为每位孩子提供公平教育
被统筹进入民办学校的外来娃,在有的区,小升初全部被派入公办校,有的区虽然无法实现100%,但是,可以根据父或母的暂住、社保和务工年限,申请派入公办初中,一般根据外来娃父母在厦务工、社保和暂住的年份长短,来决定谁能上公办初中。
厦门的中考,原本对于非本市户籍还有一些报考限制,2013年开始,所有的限制都取消了,也就是说,只要在厦门拥有正式学籍,父(母)有三年的社保、暂住和务工,小梅和小明、小强以后报考高中,待遇一模一样,诸如厦门一中这类省一级达标学校招生,录取厦门娃和外来娃的分数线是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