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厦门7月28日消息(记者 何源马宁)民政部今天(7月28号)召开了全国社区治理创新工作会议。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打破“自上而下”“行政包办”式社区管理模式,转向社会化的社区治理方式,畅通了社区居民参与渠道,将是今后社区治理发展的新格局。 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基础环节,这些年我国各地都在尝试新的治理方式,最主要之一就是改变从前的“政府包办”,变为居民的自主参与、自我治理。记者在厦门金尚社区,遇到了当地老年协会的会长沈才,他最近就协助居委会,解决了困扰他们很久的“广场舞扰民”的问题。 沈才说,之前在他们社区的小广场上,每天都有7只跳舞队在跳舞,从交谊舞到健康操,什么种类都有,七个大喇叭对着放不同的音乐,简直让周围的市民苦不堪言。后来社区组织这7个舞队代表和当地居民代表开了5次协商会议,最终结果是把7个喇叭合成了一个公用的;大家轮流提供曲目,由社区专门负责人编排音乐、安排活动时间。最后,把困扰居民的广场舞,转变成了附近人都可以参与的健身活动。 沈才参与的这个广场舞解决方案,就是今后民政部将提倡的,社区创新治理的“治理主体社会化”,也就是通过社区协商机制,让居民提要求、参与社区管理的协商,打破从前社区管理的“自上而下”、“行政包办”的管理模式,而畅通社区居民的参与渠道,从而建立起多元参与、多元协商的社区治理格局。 另外,就是“社区治理职责法治化”,也就是针对饱受诟病的“万能居委会”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之前有调查说,社区和居委会平均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工作,就是给大家开具各种类似“我妈是我妈;证明自己还活着”等等莫名奇妙的证明。配合最近出台的《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的通知》,民政部表示,今后要厘清基层政府和社区组织的角色定位,依法确定清楚社区工作究竟该包括什么方位。居委会该干什么,应该是有权责边界的,不能没完没了把什么都交给居委会,比如在盖章、出证明上等等。 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蒋昆生在此前的媒体见面会上表示,民政部依托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平台,指导各实验单位围绕创新社区治理体制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实验探索,在强化政府治理能力、优化群众自治功能、活化社会主体参与、深化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特别是厦门市坚持党政主导、多元共治的推进策略,大力开展“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取得了群众参与、群众获益、群众满意的良好效果。民政部与厦门市合作开展了“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课题研究,形成了《社区治理现代化探索研究》的研究成果,尝试对中国特色社区治理理论作出新概括,对各地特别是厦门市创新社区治理实践进行新提升,打开了深化基层社会体制改革的新视野,树立了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新坐标。 |
相关阅读:
- [ 07-28]集美:让社区治理创新更有“人情味”
- [ 07-28]全国社区治理创新工作会议在厦举行
- [ 07-28]同安:探索治理机制 建设典范村居
- [ 07-28]集美:创新社区治理 凸显人文特色
- [ 07-28]评论:走出一条可复制的社区治理新路子
- [ 07-28]社区治理"厦门蓝本"被点赞 首批12个实验区通过验收
- [ 07-27]湖里多项社区治理创新经验和做法在全省全市广泛推广
- [ 07-25]厦门媒体走访6个台湾社区 捕捉社区治理精彩镜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