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交通拥堵是典型的“城市病”,困扰着许多城市,尤其是人流、物流、车流庞大的发达城市。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怎样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如何为城市治堵,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
今年市两会上,探索交通拥堵的解决之法,再一次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城市交通,与每位市民紧密相关。(资料图)
厦门日报讯(记者 袁舒琪)通过一组数据,便可以对厦门城市交通的现状一目了然:厦门机动车总量已于2014年年中突破110万辆,小车保有量突破68万辆,小型汽车月增量约在1.3万辆左右。
庞大的车流背后,却是极其有限的道路资源——大量机动车集中在地域并不广阔的岛内,两相对比,交通压力不可谓不大。
那么,怎么利用有限的道路资源,最大限度地扩充道路容量,成为交通管理者为城市“治堵”面临的第一大问题。
事实上,交警部门也是朝着这个方向进行努力的:去年12月1日,全市恢复了监控交通违法记分,就是在用法律强制手段,规范车主文明驾驶,以求达到解放部分道路资源的目的——过去,因为交通违法行为频发,道路资源无形中被挤占浪费;之后,交警部门又对全市的道路限速进行统一排查,对部分低限速路段进行提速,部分未完善限速的路段被重新审核制定标准,此举也是为了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增加路段吞吐量、道路通行率,减少不必要的拥堵。
不过,治堵是项大工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完全改善,所以即便多项举措同时实施,高峰期交通拥堵现象依然时有发生。治理城市拥堵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支招】
张玉生(市人大代表、厦门仲裁委员会副主任)
电动自行车应严格禁行桥梁隧道
在张玉生看来,疏导城市交通拥堵,不仅要宏观调控,更要从细节入手。他说,马路上穿行的电动自行车,就是影响交通的一大不稳定因素。“禁行区域违章开,未禁行区域胡乱开。”
因此,张玉生指出,对电动自行车上路要更加严格监管,禁行区域如桥隧、部分主次干道,都要严格实施禁行,建议交警部门对违反禁行规定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
杨行健(市政协委员、集美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建议“绿色出行”,提倡“大公交”体系
杨行健建议,要在广大市民中倡导减少驾车出行,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保持道路畅通,从根本上来说,需要提高市民‘绿色出行’的意识。”
而要实现这一点,除了多宣传、多引导,首先要有畅行的“大公交”系统作为保障。杨行健指出,完善公共交通服务是当务之急,如果能加大这方面的投资,使公交线路覆盖更大区域,市民觉得乘坐公交车快捷方便,就会逐步被引导至利用公交工具出行。这个方法能有效解放道路资源。
【声音】
吴荣华(市民):城市要治堵,要提高车主的文明素质。我也是一名车主,我在行车时发现,乱加塞、乱变道的现象扰乱了交通的正常通行,增多了事故的发生率。因此,车主要从自身做起,大家一起努力让道路更顺畅。
傅名易(市民):同集路原来主道限速60公里/小时,辅道限速40公里/小时,最近调整成全程限速在30公里至40公里/小时,这给我们上班族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不开快车、注意行车安全很有必要,但有时路面明明很空,车速却提不上去,希望有关部门对这一问题加以关注。
【回应】
继续完善 全市道路标识标线
治堵,优化道路交通组织,依然是交警部门新一年的重点“发力”方向。记者近日从市交警支队设施处了解到,标识标线完善、管理问题,将成为交警部门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交警部门将继续倾听民意,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及时勘察、反馈,确实存在问题的,将立即进行整改。
此外,交警部门对道路标识标线不统一的“源头”也将给予重视。相关负责人透露,如今,厦门不同道路的标识标线是分别由不同路权单位和设计单位管辖和设计的,标识设置规范不统一的乱象由此而来。今年,这一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全市标识标线有望进行统一设计、统一设置,这样就能避免多头设计带来的弊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