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抢先登"鹭"摊主看特色庙会:厦门的夜市 台湾的特色

xm.fjsen.com 2012-06-17 09:10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海峡导报6月17日讯(记者 林静娴 实习生 黄丹妮/文 吴晓平/图)夜风微凉,华灯初上,原本就是厦门老市区中心的中山路早已是人潮如织。不过在今晚,两侧琳琅满目的商场仿佛都成了配角。排队的人们翘首以盼,目光都集中在小吃摊主手中滋滋冒热气的食物上。吃完一家还要品评一番,而后赶往下一摊,吆喝声、嬉闹声,伴随着食物的香气融入夜色之中。这一切,仿佛和去年一样,又仿佛有哪里不一样。

忙得不可开交的摊主,常常连和记者交谈的时间都没有。在他们当中,有抱着希望来“试水”的新人,更有驾轻就熟的台湾“厦门通”,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实验,这些老板眼中的台湾特色庙会,更多了一份含义。

“那些年我们一起摆摊的庙会”

去年的这个时候,高雄老板李育睿也在庙会现场,不过今年他卖奶香虾仁蛋,去年卖无骨鸡脚冻。作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摊位之一,食客蜂拥而来的“盛况”依稀还在眼前。“虽说庙会开到午夜,但基本刚到晚上8点就都卖光了。”同样被“吓一跳”的还有高雄“宏饼铺”的摊主,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出两三千个胡椒饼。老板和老板娘把家里能带的帮手都带来了,还嫌不够。不过也托了庙会的福,台湾夜市小吃点燃了大陆消费者的好奇心,给一年来的台湾夜市小吃在厦门的井喷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然,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做生意,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两地消费者口味的不同、对场地租金的适应、与管理公司的磨合……虽然经历了不少磕磕绊绊,一年过去,大部分摊主对自己的成果还是满意的。李育睿对导报记者说,现在鸡脚冻平均一天能卖出一两百份,到周末假期这种高峰期甚至能卖到三四百份。而顾客的评价也不错,经常会有一些热心的阿姨,尝过之后还拉着左邻右舍来买他们的产品。

同样的胡椒饼摊也在这里打开了市场,老板娘刘姵妤说,厦门本地没有这种食物,刚开始顾客都是尝新奇的,觉得味道不错自然会口耳相传,平均每天也能卖出去四五百个。还有一些在厦门发展的台湾人,会怀念家乡的味道常常来买。有客源,就会有商机,有了商机,就坚定了这些摊主在厦门长久扎根的念头。

有一位台湾摊主曾对导报记者说,大陆引进台湾夜市不仅为台湾小吃提供了好商机,也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好机会。卖家与买家间的互动,改变了不少台湾人对大陆的刻板印象,从这些摊主对厦门的评价,就能够看出来。导报记者近一年来采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大多数摊主认为厦门人的素质和消费水平相对较高,此外环境、治安也有好口碑。尤其是“微博热”一兴起,不少年轻人通过“随手拍”的方式将这些美食推广到了网上,这种“免费”的宣传方式,成就了许多台湾夜市小吃的高人气。

特色庙会给了台湾小吃一次性集中展示的平台,而更能为厦门市民带来福利的,是这些被吸引而留下来的摊主,成为鹭岛生活的一部分。今年,明年,后年……台湾夜市小吃在厦门的路,或许会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黄丽红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