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经济特区30年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纪实
从区域经济龙头到“大厦之门” “厦迎五洲客,门泊万里船”,侨乡厦门素有开放包容的地域性格。而经济特区的设立更赋予厦门改革开放“试验田”和“排头兵”的重大使命。厦门30年的历史进程始终脱离不开“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的主线。 向海而生,以港兴市。经过30年的发展,今天的厦门港已成为远洋集装箱为主、大宗散货为辅的国际航运枢纽港,是海峡西岸港口群中的核心港。2010年厦门港已经成为亿吨港,今年将达1.5亿吨,集装箱640万标箱,并成为国际邮轮母港。 目前厦门港已与13个国家、10个国际知名港口结为友好港口,开辟集装航线190条,航班1004次。2011年6月,厦门港开通了“台中——苏州”海铁联运。从此,厦门港的海铁联运网不仅辐射到闽西、江西和中西部地区,而且辐射到海峡东岸。 今年9月8日,作为厦门、漳州、泉州同城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合作框架协议》在厦门正式签订。根据协议,2012年厦漳泉同城化将迈出实质性步伐,至2015年将初步实现同城化。福建省省长苏树林指出,推进厦漳泉同城化就是要着力打造“闽南金三角”。 拥有厦门特区的对外开放优势,拥有泉州民营经济的产业优势,拥有闽南文化的对台优势,厦门、漳州、泉州三市所处的闽南地区,一向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最活跃的经济区块,但就全国而言,经济规模偏小,城市带动辐射能力不强,制约了福建作为沿海省份区位优势的充分发挥。 福建东南竞争力研究院院长王开明表示,以厦漳泉同城化为基础的大都市战略将重塑海峡西岸经济区格局,引领和带动“海西”板块跨越发展。 除了城市群和经济总量的“做大做强”,厦漳泉同城化亦剑指“转方式、调结构”目标。以厦门市为例,目前在本岛区域,厦门市大力推动“退二进三”,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往岛外甚至漳州,代之而起的是各类现代服务产业。 厦门市今年提出了“提升本岛、跨岛发展、全域一体、同城共兴”的“一体化、同城化”战略,旨在使城市格局由岛内一个“拳头”伸展为全市一个“手掌”,真正建成全域特区,进而带动厦漳泉同城化,目前18个厦漳泉同城化项目正在推进。 30年来,厦门经济特区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形成了经济特区、台商投资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高新技术园区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成为境内外资本、人才的重要聚集地和外贸口岸城市。同时,更以其富强、文明、环保、开放的城市形象,成为展现当代中国魅力的“大厦之门”。 |
- 2011-12-17厦门特区30周年:60座桥梁搭建幸福回家路
- 2011-12-15厦门特区30周年:厦禾路改造 10年拆迁10万户
- 2011-12-14厦门特区30周年:国企大腕 挺进全国500强
- 2011-12-12厦门特区30周年:“漂”在厦门 就像回到家
- 2011-12-10厦门特区30周年:厦门港打造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 2011-12-09厦门特区30周年:文明城市 厦门人的幸福之光
- 2011-12-08厦门特区30周年:从特区“升起”的省部级干部
- 2011-12-07厦门特区30周年:特区立法,法治之光照耀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