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社会 > 正文

​春招“职通车” 厦门今年往这边开

2025-02-21 09:22  作者:赵张昀 颜哲浩  来源: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小屏直达

跟着直播间“实地”探企

除了直播带岗,直播探企也在近两年崛起,沉浸式体验感,为招聘和应聘双方搭建即时性和互动性的平台。记者了解到,厦门瑞华高科、茂晶光电、天马显示等知名企业,都曾依托相关部门开展探企直播——在镜头前呈现厂房的车间、食堂、员工宿舍等工作环境,让求职者提前了解企业文化和生活配套,拉近他们与公司的距离。

在2024年春季翔安区的一场探企直播中,推出招聘岗位11个、需求人数84人,共吸引了7000余人在线观看。“简历投递了,大概多久回复?”在互动答疑环节,许多观众就工作时长、发展空间、薪资待遇等问题提出疑问,企业HR都是在厂区环境中当场给出答复。此外,在直播链接内,用户也可以直接浏览岗位表或进入互动区、投递页面。

小“智”问答

语音输入岗位直推 求职更精准

AI(人工智能)进入招聘领域中,也成为新的求职匹配渠道。

在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近日的一次招聘会上,推出了AI技术助力毕业生求职的服务。毕业生通过语音输入求职意向,依托AI技术,即可智能推荐匹配度高的岗位信息,覆盖互联网、新能源等热门行业。

有意思的是,招聘会还提供了AI智能法律咨询服务,可以解答劳动相关的法律问题。

企业去哪招?

点对点

企业摆起招聘摊子 不同地方开设不同专题

根据不同地域,职能部门会组织不同主题的专场招聘会。

上周,翔安区举办的招聘会聚焦的是大中专毕业生。相关负责人说,之后的场次还将针对不同镇街的实际情况,策划不同的专场,比如开进金海街道时,将结合“三八”国际妇女节,推出女性类、短工类、家政类岗位;比如马巷街道厂区多、用工需求大的特点较为突出,就将推出夜间招聘会、周末招聘会。

企业自己也会选择摆摊到“村口”。厦门赛尔特电子招聘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及时招到操作工,企业会时不时深入厂区周边的自然村“摆摊”招聘,“本地工人,更希望找到离家近的岗位。所以我们除了和劳务公司合作外,还会选择到村里分发宣传单,现场招聘合适的人员。”

厂对厂

园区“聚合”资源 降低成本提升规模效应

上周,厦门软件园发布2025年春季专场人才招聘会信息,目前已搭建网页平台、征集意向企业报名。“3月初,我们将以园区为单位,正式举办招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区域内的产业集聚地,软件园内部企业类型多样,涵盖从初创公司到行业龙头企业,因此能够为求职者提供多元化的岗位选择。对应聘者来说,另一个好处是“厂”门口的应聘能实地感受环境,更有体验感。

“园区内企业还可以共享招聘信息、人才库等资源,降低单个企业的招聘成本,提升招聘活动的规模效应。”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园区还将完善一站式人才服务与配套支持,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人才生态圈,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入驻,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持续的人才供给。

人对人

校门直达厂门 口口相传老带新

校企合作输送人才,从校门口直达厂门口,在招聘方和应聘者之间搭起了一条“高速路”。以软件园为例,园区已建立与集美文教区管委会的合作关系,与高校、行业协会等共同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举办技术沙龙和培训活动,为求职者提供更多职业发展机会。无独有偶,厦门医学院已持续向部分厦门本地医疗机构输送专业的护理人员。

口口相传,也是企业精准定向招聘的方式。“新年招聘,专门定制带娃顾家岗位:6天8小时长白班、正常加班长白班、两班倒或三班倒……多种岗位自由选择,有需要找工作的小伙伴欢迎来聊。”在厦门路达HR刘江的朋友圈里,这段招工文案下有大量留言。刘江介绍,社群带动、老乡发动已成为重要的“以老带新”渠道,通过微信社群等“私域”方式招到的人员,占比已超20%。“经过熟人介绍,求职者对公司岗位会产生更多的信任和了解,方便双方找到契合点。”刘江说。

数据

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春招首周,全国招聘需求环比增长219%,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人才需求均同比增长。

从行业看,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5年春招首周,人工智能行业求职人数同比增速33.4%,位居行业第一,低空经济、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人才需求均同比增长。第二周,计算机硬件行业招聘职位数环比增长10.8%,位居行业第一。

据《经济参考报》

1  2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