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发布12项措施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025-02-17 09:31:08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深化拓展科技创新引领工程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厦门发布 12项重磅措施 连续3年出台新政,加速补足短板弱项,增强城市创新综合竞争力 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君宁 通讯员 曾广明)近日,厦门发布《关于深化拓展科技创新引领工程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通过12项具体措施,深化科技管理机制创新,营造更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全力推动厦门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 这是继此前《厦门市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实施方案》《关于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 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若干措施》相继出台后,厦门再次出台新政,持续深化拓展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坚定地将科技创新作为事关厦门发展成败的战略关键来抓。 科技竞争不仅体现在科技硬实力的较量上,更是科技创新组织方式和治理模式的比拼。此次发布的新政措施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研事业单位管理、科技型企业培育、多元化科技投入作为主攻方向,包括提升科技与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功能、深化科技管理服务创新、夯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撑体系等四个方面。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3年。 建强平台 促进科技与产业协同创新 厦门科学城打造“超级孵化器” 融入、承接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 作为推进科技创新引领工程的核心载体,厦门科学城定位为原始创新策源地和未来产业培育地,《若干措施》更进一步强化厦门科学城“超级孵化器”功能,打造创新“引擎”。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全链条产业育成服务体系,率先融入、承接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鼓励全国各地国家大学科技园设立非独立法人的技术转移机构,引导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来厦落地等。此外,将推进环厦大科技创新圈、集美创新街区建设,促进在厦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转化。建立各区(开发区)共建厦门科学城的协作机制,完善“科学城研发孵化—全市域转化加速”的产业输出模式。 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对新获批建设或重组入列的国家级创新平台,给予一次性3000万元奖励 《若干措施》还提出,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将提升嘉庚创新实验室能级,加快建设翔安创新实验室、鹭江创新实验室、智慧储能大型科研基础设施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立稳定性和竞争性相结合的省创新实验室运行期经费支持模式。对新获批建设或重组入列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给予一次性3000万元奖励。注重梯次培育,加大对省级、市级创新平台支持。 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对金砖创新合作项目给予最高300万元支持 近年来,厦门积极布局国际科技合作网络,《若干措施》将拓展科技交流合作平台,持续深化与金砖国家等区域的科技交流合作。例如,支持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建设,对新入选基地给予一次性200万元奖励。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成果在厦转化落地,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推进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建设,对金砖创新合作项目给予最高300万元支持。协调推进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打造国际海洋科学中心。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