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教育 > 正文

批量培育好老师 厦门有秘诀

2024-12-17 08:48:05  作者: 佘峥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秘诀1

教育家精神

把它具象化为能被大家看见的教育细节

五年前,厦门市大嶝小学的张月娇到连公交车都没有的小嶝小学支教。上班没几天,遇到台风,不仅把她的电瓶车挡风玻璃吹走,差点也把她吓跑。

让她留下的是孩子,小嶝小学有个孩子拉着她的手说:“老师,你能不能等到我毕业再离开,我不想换老师了。”

张月娇选择留下,她带领小嶝小学老师创建“小岛里的生命校园”。充满温情的学校,成功地把支教老师也留下,学校获评全国温馨校园典型案例。

今年,张月娇被请上全市的讲台——4月,厦门市教育局启动“今天我们如何当老师——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系列活动”,在老师中开展“今天我们要怎么当老师”的大讨论。

“今天我们怎么当老师?”张月娇告诉台下的老师,她找到的答案是“首先要肯奉献”。

“今天我们如何当老师”活动举办了三场,演讲老师除了张月娇,还有厦门基础教育培养的拔尖创新人才、厦门大学洪文晶教授,带队建起亚洲首座无噪声实验室,他找到的“如何当老师”答案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厦门一中生物竞赛教练许桂芬,为了让学生做上实验,自己连夜抓蜗牛,她找到的答案是“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厦门外国语学校正高级教师欧阳国胜,他有从政及省调机会,却依然回到班主任岗上,他找到的答案是“启智润心,因材施教”;厦门实验中学原校长肖学平,带出一所所优质学校,他找到的答案是“勤学笃行,求是创新”。

市教育局说,老师们讲述各自接地气的教育故事和真实感悟,不是为了比谁讲得精彩,而是通过他们的娓娓道来,让教育家精神转化成一些实实在在能被大家看得见的教育细节。

什么叫“教育家精神”?它有六大内涵: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共同编织出教育家的精神图谱,也成为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陈珍说,很多人觉得,教育家精神很遥远,然而实际上,身边很多老师身上就有这种精神在闪光,“不是人人都能成为教育家,但人人都可以有教育家精神”。

从某种角度看,这是感悟教育家精神的过程中,厦门的践行之路——激发唤醒每一位教师心中内在的教育家精神。

秘诀2

入户式家访

坚持十七年 走进学生家中了解成长环境

廖邦是金榜小学二年10班班主任。最近一段时间,每天下午放学,他要朝家相反的方向出发:去家访。

廖邦是每年走出微信,走进学生家庭的厦门4万名中小学老师之一——每年第四季度,厦门启动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老师要在这段时间集中走进社区、走进家庭。

加速朝着现代化教育城市迈进的厦门,老师们仍采用“古早”的家访作为家校联系方式之一,而且已经坚持了17年,这是在平时的家访基础上增加的集中式家访。

不久前,“陈老师”出现在梧村小学三年级学生小辰家中,这位“陈老师”是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陈珍,数学老师出身的她跟随小辰的班主任一起家访,陈老师熟练地重操旧业,终于成功地获得孤独症患者小辰的认可,他点头同意下次见面,和陈老师说句话。

这是“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一直保留的一项传统:市区教育局局长、委局领导等,也要走出机关,走到学生家里家访,为的是能带动更多校长、老师也走进孩子的家庭。

不过,在微信几乎深入每个社会成员后,“入户式”家访不止一次遭受质疑。廖邦坦承,他的朋友觉得不可思议,他努力讲道理给他们听:你可以通过视频对话,但还是看不到孩子的生活环境,而孩子成长是受环境影响的——孩子的很多问题跟家庭情况有很紧密的关系,真正的育人工作是育人于细微之处。

在厦门,越来越多的老师认同一个观点:你只有走到学生家里,才能更具象地了解家庭环境、周边社区环境,甚至是学生学习休息环境。

但是,这些信息很重要吗?老师们说,当然!有些孩子突然情绪出现反复,当你在他家看到她刚刚出生不久的二胎弟弟时,你就会明白情绪来自哪里;还有的家庭租住在一间房间,有弟弟妹妹,那么,他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他无法专心做作业。老师就要替他想办法,让他尽可能在学校完成作业,或是提醒他的父母:在孩子学习时,不要让弟弟妹妹来捣乱。

在东渡小学,班主任林老师曾经有一名让她困惑的学生,个子小小的,无论是讲话、动作、还是思维都是现实版的“树獭”——四年级了,还不会系红领巾,总是打死结再套上去。

林老师也通过家访找到答案,孩子的父母离婚,爸爸再婚,孩子事情做不好总是挨骂挨打。奶奶心疼孩子,为了让家庭少点骂声,她只能一手包办。

家访后的林老师,亲自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很快基本能自理了。每次考试,总是坚定地说:“老师,我知道我离您的目标还很远,但我一定全力以赴,不辜负您的期望!”

陈珍说:“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朴素的家访,回到教育本真,也是厦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1  2  3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