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 正文

海丝古邑 四海同“安”

2024-11-29 07:55:41  作者: 邱赵胤 林泽贵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开拓进取的海洋精神

面朝大海,无论是“古”是“新”,无论是守是迎,无论变或不变,同安人对海洋始终抱有亲切之感。

海为闽人田。滨海之同安,百姓以海为田,养殖鱼虾贝类、海带紫菜,在滩涂、海滩上拾蛏苗、捕鱼虾、插牡蛎。同安人以海洋为舞台,把妈祖作为庇护神,借道海洋走向世界。

源自同安的黑脸妈祖——“银同妈祖”,不仅在两岸开花结果,更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演化,成为海洋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两岸交流的重要纽带,促进各地域之间的文化融合和族群互信,在文化交流合作、经贸融合发展、中华传统认同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如今,妈祖信仰在台湾信众最多,而其中近七成的妈祖庙都信仰黑脸妈祖。

海洋是同安人迈向新世界的通途,蕴藏着无尽的宝藏和难得的机遇,更练就了同安人不惧海洋的性格。海洋,成了同安籍水师官兵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战场,造就了诸多文武兼备的海国英杰和精研海务的海洋地理学家。

清道光皇帝有谕旨云:“同安为武功最盛之区。”吴淞口炮台抗英殉国的陈化成、缉拿海盗的水师名将李长庚、曾远赴东西洋的陈昴和陈伦炯父子……有史记载的清代同安籍水师提督二十余人,人数之多,全国罕有,对清代以来的中国海防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力印证了同安为何被称为“清代水师提督的摇篮”“清代武功最盛之区”。《同安县志》武功录记载:“胜朝以来,台澎又归版籍,邑遂为全省军事要区。统计提督军务至二十余人,功烈之伟为全省冠。”

这些水师提督,或勘探海洋军事地理,或总结水师航海和操练经验,留下了一批珍贵的海疆文献。其中,浙江提督陈伦炯以平生见闻著书《海国见闻录》,为清代第一部综合性海洋地理文献和世界地理著作,极为珍贵;浙江提督吴升曾率领水师巡视三沙群岛,力证我国在清代时对南海行使主权;江南提督林君升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总辖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省军务,曾奉命勘察台湾地形,深入县府了解民情,广查物产分布,被称为“清代勘台地形第一人”。

同安历史悠久、根深源远,正简流芳、紫阳过化,成就了“海滨邹鲁”美誉。独特的海洋文化滋养下,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众多杰出的人才。

闽南理学名儒、同安乡绅林希元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海洋文明先驱。500多年前,他出任金沙书院首任山长,以文教化,启迪民智,对学子进行海洋文化启蒙,书院亦被称为“大航海时代”的海洋学堂。在当时闭关锁国的年代里,他还主张向外开放,发展海洋贸易。

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是同安众多杰出华侨中的佼佼者。1890年,年仅16岁的陈嘉庚从同安县集美社(今厦门市集美区)走出,远渡重洋到南洋经商,视野的开阔与个人的实践让他意识到海洋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在海外几十年,陈嘉庚对航海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

“集美学校水产科是陈嘉庚创办的第一个职业教育机构,这与他的成长经历、航运经历有关。”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集美校友总会陈嘉庚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董立功介绍,陈嘉庚先生始终致力于“力挽海权,培育专才”。

陈嘉庚一生创办和资助的学校多达118所,几乎凭一己之力改变了家乡落后的环境,奠定了厦门教育的基础。今天厦门承袭了古同安大部分辖域,延续和传承了古同安的历史文化基因。

同安还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居住在海外的华侨、外籍华人及港、澳、台同胞有300多万人。如今在东南亚,仍有不少祖籍同安的华人,他们依然说着地道的闽南乡音,保留着纯正的闽南传统文化。新加坡同安会馆常年举办新春团拜活动,联络宗亲,弘扬传统文化。

1991年,应海内外同安社团、乡亲的要求,世界同安联谊会成立。1994年5月以来,每届世界同安联谊大会,已成为海内外华人“增进乡谊,加强合作,共谋发展,繁荣故乡”的桥梁纽带,是负有盛名的国际乡团品牌,“千年银城,四海同安”的文化内涵也因此更加彰显。

同安现存文物古迹占据厦门“半壁江山”,在同安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之外,还有梵天寺、梅山寺、文公书院等文物古迹遍地开花。这片拥有厚重历史感的土地,不仅走出了科技巨匠苏颂、理学大师朱熹、民族英雄陈化成等历史名人,还有南洋大学创办者陈六使、新加坡侨领陈文确、学者辜鸿铭等。历史与现代交融,东西方文化交汇,成就如今厦门的多元灿烂文化之路。

1  2  3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