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福建日报厦门观察 > 正文

海丝古邑 四海同“安”

2024-11-29 07:55:41  作者: 邱赵胤 林泽贵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海丝古邑 四海同“安”

——写在中马送王船入遗四周年之际

东南网11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邱赵胤 林泽贵 通讯员 杨心亮 郑素描)

11月22日至27日,中马送王船入遗四周年暨厦门市同安吕厝华藏庵第153届送王船文化活动举行。数万人齐聚同安,以一场穿越时空的民俗盛典,表达对海洋的敬畏和感恩,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向往。

同安吕厝送王船这项传承600多年的非遗民俗活动,不仅是厦门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有力见证,更凸显同安在其中的关键意义。

许濙开疆二千载,朱熹过化八百年。历史上的同安辖区曾涵盖今天厦门市、金门县及漳州市龙海区部分区域。或迫于生计,或为避战争,或做海外商贸,历代同安先民驾船出海,以个体之渺小探索海洋之浩瀚。

古同安今厦门,历史源远流长。如今的厦门已成为国家综合运输体系重要枢纽、我国四大国际航运中心之一。数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同安人耕海耘波、驰骋海上,军事将领、海洋学家、商贾巨富等人才辈出,铸就了同安一枝独秀的海洋文化,也为向海图强的厦门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诚如著名学者杨国桢所言:“古代同安人从陆地走向海洋,成就了厦门的兴起。”

向海图强的文化传承

精心打造的王船,宛如肩负使命的使者,在熊熊焚烧中化吉送走……11月27日,随着王船壮丽出港“入海”,同安吕厝华藏庵第153届送王船文化活动圆满落幕。

送王船是闽南沿海村落尊崇“代天巡狩”的独特文化符号,“王爷”被视为代表天帝巡察人间善恶的大神。清康熙年间《台海使槎录》与乾隆《海澄县志》均有相关记载,民国《同安县志》对“请王爷”礼俗有更详细的记录。

“王爷”起源之说颇多。据同安区吕厝送王船传习中心主任吕钦称,同安吕厝送王船仪式最早起源于明朝永乐六年(1408年)。厦门市闽南文化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陈耕、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馆务会成员蔡亚约编著的《海丝送王船》一书提到,吕厝送王船仪式完备且富有特色,每一次举办往往都是万人空巷,华藏庵分炉传衍至台湾等地。明末至清代,随着海上贸易兴起,“王爷”信仰迅速传播至台湾,成为台湾最主要的民间信仰之一,随后逐步扩展到东南亚。

历史发其源,文化铸其魂。一场场敬海盛典,正是厦门人民耕海基因代代传承的生动见证,更蕴含着同安人宽广胸怀和开放探索、经略海洋的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彼时,俗语常说‘十去,六死,三留,一回头’,形容早期先民横渡台湾海峡的艰险,稍一不慎就会发生海难。”同安文史专家颜立水说,即便如此,福建先民依旧前赴后继奔赴海洋,“在此过程中,送王船信俗逐渐转变为一种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信仰文化,为大家走向海洋提供精神力量,极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内涵”。

同安人向往大海,与其地形不无关系。同安多山,早期群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与内地交往,幸好前方广阔的海洋打开了同安对外沟通之窗,航海技能为对外交流开出了一道宽阔的大门。

船头尖、速度快、船身稳的同安梭船,成为同安人探索海洋未知世界的利器。18世纪末,同安丙洲岛附近海域舟楫密布,同安梭船从这片海域驶出,逐渐成为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流商船和清军水师的主要战舰,并将同安先民的传统技术、习俗信仰带往世界。如今,同安梭船搏击大海的时代虽然远去,但其依然成为同安人割舍不掉的精神寄托,珍贵的造船技艺也世代传承了下来。

宋元时期,源自同安汀溪窑的珠光青瓷,源源不断地沿着同安西溪顺流而下,过丙洲,驶出同安湾,在东洋日本和南洋各地大放异彩,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让世界深入“品味”同安,深入了解闽南文化。

往来于厦、台之间,逐波于南洋之上,千百年来,同安人民在沐浴海风、深耕蔚蓝中创造了丰富多元、极具特色的海洋文化,也把这些文化撒播到世界各地。辉煌的海上丝绸之路,千年银城从未缺席。一代代同安人以大开放的胸怀和大进取的气魄,搏击于波峰浪谷间,逐渐形成具有外向性、开拓性、包容性、和平性特质的海洋文化。

1  2  3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