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新增16种食品允许生产加工
2024-09-29 08:48:24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亮点 整治提升 目录内小作坊100%获证 厦门小作坊数量多、分布广,其中不乏土笋冻、同安封肉、马蹄酥等传统名点小吃,历史渊源深厚,也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来源。2019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立足职能,着力实施小作坊质量提升行动,指导小作坊业主改造提升,积极破解监管难题,通过实施“政府主导、精准引导、严厉督导、示范倡导”的“四导”工作方法,持续推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转型升级、提质扩面,并成功推动原菜香、糯森、锦大华等4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转型升级为食品生产企业。 市市场监管局以打造“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规模小、声誉美;场所小、工艺精)的小作坊品牌为目标,推广“厦门土笋冻”“新圩豆干”等特色食品小作坊成功经验,推动成立新圩豆干小作坊联盟,并充分发挥老字号协会等行业协会作用,研究小作坊特色食品品牌发展策略。 为督促小作坊业主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市市场监管局还全面推行小作坊食品安全公示制度,实现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公示内容统一、格式统一、规格统一,督促食品小作坊亮证亮照规范生产。同时,市市场监管局也鼓励各区市场监管部门在具体工作中,采取切实可行的“自选动作”。比如,湖里区构建起对辖区小作坊“全覆盖”监管格局,集美区实行“大摸底大排查大整治”的工作主线,翔安区开通绿色通道提高效能,让小作坊从“游击队”变成“正规军”。 数据显示,2015年底,厦门小作坊核准数量只有6家,如今全市获取小作坊登记证的数量已达236家,实现了目录内小作坊获证率100%。 创新举措 打造小作坊集中加工区 位于翔安区新圩镇的东寮村,超过60%的村民从事豆干生产,90%以上的豆干经营户都以小作坊的形式生产经营。豆干小作坊由于面广量大、分布散乱、设施设备简单、卫生条件较差,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难点。通过小作坊示范创建,东寮村豆腐、豆干小作坊发挥产品传统优势,集体提升改造,将深受市民喜爱的传统地方特色食品以集中生产的形式,实现原料统一采购、产品统一检测、品牌统一经营,打造了厦门首个“豆制品小作坊联盟”。 如今,东寮社区(原东寮村)正联合市场监管部门,筹划依托第一家取得东寮豆干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厦门东寮数联食品有限公司,以及刚刚成立的东寮社区豆制品产业协会,打造东寮豆干小作坊集中加工区,进一步推动豆干小作坊由“小散低、脏乱差”向“小而精、名特优”转变。据悉,目前,翔安市场监管部门已指导东寮社区合作社取得了“东寮豆干”集体商标,并正在争取申请“东寮豆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同时,市场监管部门还积极联系牵线餐饮协会、线上生鲜平台、大型企事业食堂、休闲食品生产企业、预制菜龙头企业等单位,多维度帮助东寮豆干扩大产品销路。 标准引领 带动特色食品健康发展 在同安后田社区,聚集了近30家规模不等的海鲜餐饮店,几乎每家店的菜单上都能看到后田“一村一品”特色海鲜卷的身影——鲜虾、花生碎、香菜等食材由薄饼皮包裹,油炸后鲜味扑鼻、酥香可口。 为打响“一村一品”海鲜卷知名度,同安区市场监管局充分了解后田海鲜的历史文化和独特技艺,指导后田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注册“欢渔后田海鲜卷”等商标,并推动厦门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制定出台《供厦食品 海鲜卷》团体标准,引导相关经营主体将当地特色美食“后田海鲜卷”从餐饮店现做现卖向集约化生产转变。在完成相关质量安全指标的建立、相关标准编写工作后,海鲜卷成功被纳入新版《目录》。 此前,针对厦门特色食品制作工艺现状,市市场监管局还指导厦门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厦门老字号协会,发布了全省首个特色食品“土笋冻”的团体标准,目前已上升为福建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指导新圩青年联合创业协会制定发布“新圩嫂”公用品牌系列团体标准,包括《厦门特色食品 新圩嫂豆干》《厦门特色食品 新圩嫂面线》等四项团体标准。团体标准的出台,带动特色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引领更多小作坊抱团发展。 名词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指有固定、独立的生产加工场所,从业人员较少,规模较小,生产条件简单,从事传统、低风险食品生产加工(不含食品现场制售)的生产者。(依据《福建省食品安全条例》) 根据《福建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管理办法》,2022年5月起,福建省内食品加工小作坊实行登记证制,《福建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核准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