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厦门教育发展亮点
2024-05-22 09:05:57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外来娃可通过积分入学 几年前从双十中学保送到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的学生陈彦哲,也是厦门教育公平的一个缩影。五岁时,陈彦哲和哥哥从河南鹤壁来到厦门,爸爸在工厂当电工,妈妈当保洁员。 陈妈妈外出打工,也坚持带上儿子,是希望他能受到好的教育,不过,儿子后来被清华大学录取,是她没想到的。 在厦门,陈彦哲的经历不是个例。公办的逸夫中学九成以上学生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去年,这所中学建校30周年,三位校友毕业于清华北大,其中一位现在就读哈佛大学,还现场连线送祝福。 当然,清华北大并不是教育公平的尺子,只能代表一种高度。“陈彦哲们”背后,是厦门推行的积分入学给予外来娃的就学公平——2014年厦门出台积分入学政策,积分由外来娃父(母)在厦暂住、务工、社保的年限计算,也就是说,即使父母毫无背景,在厦门工作越久,孩子就可以在厦门上学。通过积分入学,陈彦哲顺利读完小学,初中派进公办初中云顶学校,高中考入厦门最好的中学之一——双十中学。 最初,只有公办小学接收积分入学学生,但学位不够多,2015年起,厦门通过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来破解这个难题,即民办学校每招一名政府统筹的外来娃,政府按照学校的不同等级,给予不同的补助。 换句话说,政府通过购买学位,使得符合条件的外来娃,即使在民办学校也能接受免费义务教育,而且,后来连课本和作业本的钱也不用交了。 招数2 公益 名校跨岛建“亲生”校区 建设公办学校 把名校办学经验输至岛外 在福建教育界,厦门被形容为学霸。从数据看,近年来,厦门以小学生增幅全国第一闻名全国,经济学家分析说,这与当地的教育水平较高等有关。 比排名更重要的是,厦门教育的底气在于:公益。厦门市民基本上在这点上取得一致:在厦门,最好的学校是公办学校。 这里有个背景,在上一轮教育产业化浪潮中,厦门教育顶住各种压力,坚持走公办道路,例如,当时各地都在推动初、高中分设分离,把初中划给民办管理,厦门坚持初高中分设不分离。 公益性还体现在公办学校的数量。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厦门连续实施两轮三年学校建设计划,实施补短扩容工程,十年来共建设中小学幼儿园项目425个,新增学位数30.49万个,基本解决“入学难”问题。 “十三五”期间,厦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增长的学位数,是“十二五”期间的1.6倍。 在“十四五”期间,厦门公办学位维持在高位,将增加32万个学位:去年秋季,厦门一口气投用9所公办高中,满足百姓对就读普高的需求。 当然,仅用公办学校的数量来衡量厦门教育公益性,是不全面的。由于历史原因,厦门岛内外教育有差距,2018年,厦门启动名校跨岛发展战略,名校在岛外设立校区,这种“亲生”模式被认为更能把名校办学经验输至岛外。 现在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外国语学校、科技中学、厦门六中、厦门二中等最好的学校,都在岛外设有校区,更重要的是,这些新校区都是公办性质。 当然,城乡教育差距不是靠校区就能解决,2008年,厦门在全国首创实行教师同城同编——统一城市和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城市中心学校和边远山区同级别教师工资一致,这就为教师校际交流奠定基础。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