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 时政 > 正文

解析厦门深入践行大食物观的具体做法

2024-05-15 08:54:40  作者: 吴晓菁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因地制宜 发展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农业

——解析厦门深入践行大食物观的具体做法

绿帝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在作业。(记者 卢剑豪 摄)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率先提出并探索实践大食物观。连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中国新闻社、农民日报等多家央媒聚焦福建在践行大食物观上的探索与成效,相继刊播专题报道。多年来,厦门始终牢记嘱托,在大食物观科学指引下,找准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大力发展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农业。今日,推出特别报道,解析厦门深入践行大食物观的具体做法。

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晓菁立夏时节,翔安区后田村的胡萝卜地成了旱稻田,一株株嫩绿的稻苗随风摇曳;厦门如意食用菌生物高科技有限公司的生育室里,一株株鹿茸菇茁壮成长;同安区石浔社区的育苗工厂里,一尾尾优质虾苗在育苗池内活泼游动;厦门绿帝食品有限公司的无菌车间里,一包包加工后的龙眼干、菌菇、海产品从厦门走向全国……

多年来,厦门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能力、优化种植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发挥区域优势保持总量平衡、提高加工水平解决出路问题等方面突围,托起市民“舌尖上的幸福”。

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渔则渔……厦门在多年的耕田牧海中,找准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大力发展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农业,打破农业发展的瓶颈,因地制宜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厦门都市现代产业农业集群实现营收1241亿元,同比增长6.1%。

打通“经脉”

农业生产有了新气象

原本泥泞的田埂成了宽敞的机耕路,昔日零散的农田整齐划一连成了片,灌溉沟渠里流水潺潺滋润田野;田里的自动喷淋系统匀速旋转节省了大量人力……穿行在翔安区后田村的高标准农田里,一股现代农业气息扑面而来。

“这几年来,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我们村进行机耕路硬化、池塘清淤、排水沟加固改造,还新建了田间农用电网,不仅为农户下田耕作提供了方便,更提高了农田标准,助力种植实现高产。”说起高标准农田建设,种植大户、后田村党总支委员许佳全如数家珍。

一块块精心打造的高标准农田就像打通了土地的“经脉”,为后田村的农业生产带来新气象——耕地好了,效率高了,产量大了。

后田村的耕地为砂质土壤,保水性差,每年胡萝卜收成后,轮种的多是花生、地瓜等旱作物。2022年,许佳全在村里第一个带头引种“旱稻73”进行轮作。在没有施肥、用药的条件下,许佳全种植的旱稻经测算亩产达到400公斤,产量接近普通水稻。

在许佳全的带动下,后田村及周边村庄的农户今年来已种植旱稻约600亩。站在田边,看着嫩绿的旱稻苗孕育生长,许佳全期待地说:“这些旱稻今年刚刚种下,7月就可以收成,接下来我们还要进行初加工包装,注册商标,让更多人吃到优质的大米。”

近年来,厦门逐年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亩均投资标准居全省前列。截至目前,厦门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约5.57万亩,今年还将建设7000亩高标准农田,筑牢农产品生产的安全屏障。

除了建设高标准农田以外,厦门还积极发展设施农业,让过去的“不可能”成为“可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位于同安区后垄村的正心精致(厦门)农业有限公司,建起钢架大棚,实现了一年最多14茬的水叶菜生产模式,全年不间断向厦门供应优质水叶菜,成为厦门重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

厦门通过积极推广设施农业建设,逐步引导厦门种植户从传统常规露地种植转变为现代设施培育种植,每年可延长茄果瓜类蔬菜作物采收期1-2个月,增产20%以上。厦门还修订出台都市现代设施农业建设管理办法,扶持新建标准化设施大棚或改造提升简易大棚,有力带动、促进农民增收。

种苗在智能化温室里孵化,蔬菜种在自动化大棚里,菌菇长在空调房,生猪住进高楼,鱼虾“上岸”在工厂里养殖……设施农业正在极大拓展农业生产的边界,成为大食物观下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途径,为充实厦门的“米袋子”“菜篮子”,构建优质农产品供给提供坚实保障。

1  2  3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