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思明这样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2024-03-11 09:07:38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难点4 面临发展天花板,如何突破? 解:和“大咖”“大牛”合作,定制名校长名师培训计划 答:思明教育获得更大视野和格局,为今后十年培养名校长名师 不过,优质均衡之路,绝不是只有硬件的事,如何让家门口的学校都成为好学校,也是优质均衡的课题。 在厦门,思明区一向是“班级的优等生”。但是,这几年,思明区也面临后有“追兵”,上有发展天花板的瓶颈。 思明区破解思路之一是:不仅要靠自己,还要找“外援”进行高位引领。2022年,思明区启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最突出一点是:和学术大咖合作,而且不局限在厦门和福建,从更大范围去找大咖,赋予思明教育更大视野和格局。 北京师范大学是其中之一。去年,思明区政府与北京师范大学(简称“北师大”)签订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北京师范大学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师范类院校、国家重大教育政策咨询中心。 思明区教育局强调:我们不是随便“傍大款”,这一合作还是出于区情,例如,培养定制式的名校长、名师是项目重点。思明区把省市名师、名校长的标准提供给北师大,他们根据此标准制定培训计划。 与此同时,思明区还聘请首批教育发展顾问,他们在各自领域都是响当当的“大牛”。 思明区教育局说,这些顾问是真“顾问”,不是挂名的,根据协议,他们各自领到任务——以区域发展诊断、项目式研究方式,指导思明教育高质量发展。 也就是说,思明区聘请的首批专家顾问个个都是“靶向”作业,针对教育痛点、难点。 教育发展顾问不仅要讲,更重要的是要下沉到学校,即带着项目入校。去年五月,顾问之一的刘长铭选了三所思明学校,入校“把脉”,这位北京四中原校长提出的要求是:要无选择生源的学校,即不能是可以择优或是择特的学校。 厦门九中是其中一所。厦门九中校长许耀辉说,刘校长随机选择听课的班级。听完课,刘长铭和部分老师座谈,除了反馈听课情况,还开出“药方”:良好的师生关系比想象中的重要,它可以促进学生更快成长,老师迸发出活力。 刘长铭是从老师成长起来的校长,当了15年北京四中校长。许耀辉说,这样的教育发展顾问实践经验丰富,不是高高在上的专家,学校是欢迎的。 某种角度看,通过高位嫁接,思明区是在为今后十年培养名校长、名师。 难点5 新教师占总数近一半,如何“进化”? 解:提供“五个平台”,对接老师不同阶段的培养 答:名师数量及比例均位居全市各区首位 由于生源增加,近十年来,思明区引进3000多名教师。 这意味着思明区近10年入职的青年教师约占全区在职教师总数的48.93%。怎么把新老师尽快培养成学生家长信任的“老教师”,也是思明区教育优质均衡要破解的难题。 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介绍,思明区已经形成完整的“五个平台”,即每位年轻老师,在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培养平台对接。还有一些辅助的研究项目在帮助老师成长。 譬如说,几年前,思明区教育局成立“青年教师成长共生体”,它是一种把青年教师“孵化”成优秀、成熟教师的“孵化器”,是“五个平台”其中一级。 “共生体”相当于学习小组,十几人一组,要求必须是工作两年到十年的青年老师。每个“共生体”都配备几名导师,后者一般是区级以上名师。有一些底线的要求,譬如说,要求每学年,“共生体”开展读书交流、研讨活动,每学期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 与此同时,思明区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选,后者俗称“最佳雇主学校”,显示哪所学校能带动老师获得最大进步。 通过这类阶梯式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体系,思明区在量的扩张中,保持教师梯队优质稳定。 目前,思明区有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培养对象5人,教育部基础教育小学学科专家库专家2人,正高级教师41人,省特级教师29人,省名校长8人,省骨干校长20人,省名师16人,省学科带头人102人,名师数量及比例均位居全市各区首位。 在2023年底刚刚结束的市第六届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中,思明区400人次获奖,占总获奖数的32.65%,居全市首位。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