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思明这样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2024-03-11 09:07:38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难点1 土地少学生多,如何“突围”? 解: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答:2021年以来,新增学位14090个 思明区土地面积84平方千米,占厦门市4.9%,不过,“小小身躯”却承受重担——全区义务教育在校生数13.3万人,占全市22.48%。近10年来,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更是以年均近4000人的速度持续增长。 思明区教育局说,面对不断增加的学生,我们喜忧参半,喜的是学校办学质量获学生家长认可,忧的是在寸土寸金的老城区,有限的教育存量资源成为推进优质均衡发展道路上最大难题。 难题的破解,在思明区委、区政府的“高频句”可以找到关键: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数据可以说明这句话的实在——思明区建立可持续增长的教育投入机制,其中,2022年区教育总投入达到37.4亿元,同比2021年34.03亿元增幅9.9%,2023年区教育总投入高达40.61亿元。 尽管老城区寸土寸金,思明区依然破除万难全力保障学位供给。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思明区将部分商业、住宅用地调整为教育用地,优先保障学校建设。湖滨片区改造充分说明这点,思明区投入近3亿元建设5个中小学幼儿园过渡校区。 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思明区已完成13个义务教育新扩建项目,新增学位14090个,其中不少是在含金量十足的老城区。 与此同时,正持续推动2025年年底前,完成厦门一中思明分校、厦门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洪文校区、何厝小学新建,故宫小学和湖滨小学的改扩建、湖滨五校返迁扩建等18个项目,预计将新增学位16530个。 难点2 区域冷热不均,怎么平衡? 解:东部提升、中部扩容、西部改造 答:东部“星光灿烂”,西部老校“焕新” 对于家有“读书郎”的思明区居民来说,一度都有“选择困难症”——人口集中的西部,名校多但办学硬件条件捉襟见肘;东部面向大海,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城区,新办学校宽敞明亮,但是,教育底蕴相对薄弱;中部则介于两者之间。 往回看,思明区破解这一区域结构性矛盾的思路也很清晰:东部提升、中部扩容、西部改造。 现在思明区东部学校,“星光灿烂”——以“区属优质校办分校、引进市属校合作办学”等方式,先后引入市属厦门一中、双十中学、外国语学校、市实验小学等四校合作办学,5所区属优质校开办分校区、合作校,优质教育资源挺进东部,提升群众的教育获得感。 在中部,思明区通过腾挪2所高中、3所学校校内扩建、建设6所高科技预制学校及校外飞地等多种形式,对义务教育优质学校进行扩容,既应对2023年小学一年级入学高峰,也满足居民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 在西部,思明区在市教育局支持下,启动“校园微整形”,让老城区薄弱学校换新颜。 难点3 人口密集城区,学校怎么建? 解:建空中运动场,“空降”高科技预制学校 答:生均运动面积提升,名校新校区开到家门口 在思明区解决东中西部区域结构性矛盾中,破解人口密集城区学校建设难题,也是亮点。 思明区西部,有不少“弄堂小学”,由于历史原因,周围居民区林立,学校连伸展“手脚”的空间都没有,更不用说扩建了。 思明区最终通过“空中运动场”和租用学校周边运动场所来解决老城区学校空间问题。顾名思义,“空中运动场”一般利用教学楼的屋顶兴建。 2023年,思明区投入各项资金1.51亿元,优化53所中小学办学条件,完善12所学校运动场馆,打造15个“空中运动场”。 与此同时,思明区通过租用学校周边运动场所,新增运动场地面积34.2万平方米,17所学校生均运动面积得到提升。 除了运动场,思明区还“空降”学校。2023年是小学入学高峰期,作为中心城区,思明区在半年之内,采用类似搭积木方式,开办三所高科技预制学校。 松柏二小长青校区一年级的巫梓铭就是其中受益者。他的妈妈一度很焦虑,片内小学爆满,孩子肯定要被调剂到其他小学,接送是一个问题,她甚至都在规划公交路线。不过,随着松柏二小长青校区的开办,她焦虑的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这三所高科技预制学校招收的学生中,有家庭户统筹生,也有一部分生活、工作基础在附近的集体户,如果他们被统筹到其他学校,可能会打乱一些人的生活。 但是,解决了学位,怎么解决老百姓上个好学校的愿望?思明区提前布局,三所高科技预制学校分别成为滨东小学、松柏二小和莲龙小学的新校区,它们都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名校;与此同时,思明区组建外附小、市二实小、大同小学等14个教育共同体,探索中小幼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办学提升方式。 思明区教育局说,这些之前留下的伏笔,做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增强百姓教育获得感。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