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集美新城开发建设十周年探索实践与经验启示
2020-03-03 11:06 来源:集美报 责任编辑:李霖 我来说两句
图三:被誉为“海西硅谷”的软件园三期吸引着来自全球的伙伴。(林志杰 摄) 样板之城 立足新世纪新时代,集美新城的建设者深深明白,跨岛先行,远不是简单的荒滩造城,必须探索实践出一条疏解城市功能、带动区域协同发展、彰显未来城市特质的新路,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之城”。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识和榜样。 厦门这座老牌经济特区,应改革而生,以海洋的胸怀吸纳世界风起潮涌。这座城市的决策者深深明白,包括集美新城在内的岛外新城建设,绝不是简单的造城运动,新城建设一定要走出新路,必须要尊重城市建设规律,必须要经得起厦门百姓乃至子孙后代的检验,从一开始便摆脱历史上城镇化过程中走过的弯路,通过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吸引资本汇集,吸引人才涌进,让创新创业之花自由绽放。 作为厦门跨岛发展战略的先行者、排头兵,集美新城的建设者们锚定了一个目标——未来城市,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之城”。 如何吸纳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如何解码区域发展差距悬殊的困惑?如何攻克“城市病”难题,走出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超限的发展之困?立足新世纪新时代,跨岛先行,必须不为一局一域所羁,不为短期利益所迷,不为一时得失所惑,探索实践出一条疏解城市功能、带动区域协同发展、彰显未来城市特质的新路。 集美新城的建设者们深刻明白,这是先行者的使命作为,这也是先行者的责任担当。 中心区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山海湖田草均有,开发程度较低,如白纸一般,给了建设者们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大胆探索尝试的空间。汇集3家国际著名规划设计机构的概念规划方案之长,集美新城的规划编制,大量应用国际先进规划理念,旨在打造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明日之城。 从规划编制,到深度推进新城建设,集美新城片区指挥部作为“指挥中枢”,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折腾不重复,科学实干切实出成效。 ——这里,营造出绿色之城。一个叫瓦山的天然小山包,被巧妙规划建设为市民公园,集美塔点亮万家灯火。蓝天碧水净土,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慢行系统,环绕杏林湾湖畔,看落霞与白鹭齐飞,看秋水共长天一色。走在路上,头顶是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照明,踱步地下空间,直接通风采光的设计尽可能减少能耗。 决不能重蹈先污染再治理的覆辙,以绿色发展铺就底色,探索海绵城市建设,低碳、环保、生态、集约理念嵌入集美新城规划建设的每个环节和步骤。海堤开口建闸,展开厦门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洋生态修复,湾区海水愈加碧蓝,白海豚重回海湾,与白鹭嬉戏追逐。系统集成,综合施策,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开展杏林湾环湾截污工程,沿线52个排放口污水截流,在全省率先试点对初雨污染截流处理,推进九天湖、月美池综合整治。加快污水处理厂扩容,杏林湾水系与周围景观有效融合,现代新城与白鹭翔舞的滨海湿地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现人与城市的和谐共生。集美新城西亭核心区成为全市首个低碳示范区。 ——这里,营造出创新之城。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所、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中国电信海峡通信枢纽中心、中国数码港、中烟研发中心、华为鲲鹏等一批或“中字头”或世界知名的研发机构、创新平台相继落户。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创新驱动作为集美新城发展的根本动力,引导创新要素向新城集聚。支持新城从创新载体、运行机制、发展环境等方面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吸引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努力打造创新高地和科技新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城建设,探索新城管理新模式。 ——这里,营造出融合之城。城市里的任何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需要融合共生。国内一流标准的市政综合管廊建设,6亿多元的资金投向看不见的地下管网,而不是用在地面出形象的建设上。超前考虑的是城市道路不再“开膛破肚”,着眼于今后数十年城市扩容的检验。市政综合管廊建设单位成为国家标准参编单位。跨海大桥,高速公路网和高铁网络把集美与厦门岛内、岛外各组团紧紧连接,把厦门和周边城市紧紧连接,融合共生。 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相结合,以产业跨岛优化与城区跨岛拓展双轮驱动,推动产、城、学、人融合发展。随着跨岛战略的纵深推进,岛外新城都在拔节而起,厦门的城市决策者从全局眼光,统筹各个新城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集美新城与岛内城区,岛外各新城错位发展、融合共生。 ——这里,营造出人本之城。人才公寓、保障性住房、保障性廉租房建设稳步推进,集美最大规模社会保障性住房滨水小区风景如画。国内顶尖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签约落户,开工建设川大华西厦门医院和川大华西医学厦门研究院,此外还有厦门市妇幼保健院集美院区、厦大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新院区……一批批医院拔地而起,医疗服务更上台阶。40所小学和幼儿园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仅2019年便超过6000个。 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把最好的地段腾出来建安置房,集美新城着力加快公共服务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均衡发展,让跨岛发展在速度中更有温度。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以科学实干铺底,集美新城盘活杏林湾,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培育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在世界的“取景框”中铺开集美画卷。 奋斗力量 村民成为市民,和一批批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建设者、创业者一起,融入了新城,在这里燃烧起追梦的渴望和奋斗的力量,用一场场改革开放的创新举措引领新城建设,推进新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在集美新城,随时随处都能见到最美的奋斗身影。 这片77.7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度是厦门最大的工地。上万名工人日夜在这里奋战,有力的双手抚遍新城每个角落,数不清的钢筋水泥不断注入地基和攀升的楼层,一个个新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集美新城片区指挥部,墙上悬挂着各种图表,建设者们称之为“挂图作战”,任务上墙、进度上墙、责任上墙,全力推动项目建设“计划往前排、工期往前赶、服务往前冲”。 时间在这里,以分秒计算。没人愿意懈怠,人人分秒必争。按照常规只需一个月拍摄一次的工程进度追踪,在这里,每周、每天都在追踪。一座跨过杏林湾的新洲大桥,不到半年就完成合龙;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软件园三期,开建仅两年便正式开园……厦门速度,在这片热土,不断被刷新。 新城描绘出的蓝图,吸引着各路英才从世界各地涌入,他们成为一批又一批新的建设者、追梦者、奋斗者。他们带来资金,带来项目,更带来新思维、新动力。 韫茂科技是2018年3月京道基金从美国硅谷引进厦门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其创始人是两位留美博士。如今,已在硅谷安家的两位博士每年有9个月在集美上班,他们说,集美区的气候和营商环境跟硅谷很相似。 创始人兼CEO吴永荣将自己的网红孵化与商业化项目从外地迁到集美,他看中这里完备的影视产业链配套,其创立的思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已是国内网红经纪人行业里的佼佼者,年营收3亿多元。“不到一年,原来租下的2000平方米办公区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我们希望能够再租下或购买8000平方米的办公区。” 集美新城专门面向企业员工开放的“人才公寓”已建成2000多套,都在核心地段,可“拎包入住”。新城“15分钟创新生活圈”里,电影院、咖啡厅、健身馆、食堂、众创沙龙、路演大厅……一应俱全,全方位照顾人才的各种实际需求,让集聚而来的人才定下心、扎下根。 随着新城加速建设,西亭社区大部分变成了城市,村民成为市民。家门口就有地铁站点、优质学校、公园、商业街以及全市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他们不仅仅是户籍身份上的转变,更有思想观念、行为生活方式的蜕变。不再随地吐痰,打扫美化自家的房前屋后,学习垃圾分类。 新城第一高楼观景平台首次开放时,迎来的第一批客人便是见证了集美发展变迁的社区居民。“小时候,这里是个村,现在成了城”,西亭人吴斌斌说,“不光自己成长了,城市也在成长。” “以前是西亭人急着到外面找工作,现在是五湖四海的人才争相在西亭创业安家,”西亭人陈思达在外地完成学业,也回到了家乡。 在新城建设中受益的新市民,成为新城更坚定的建设者。他们和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建设者、创业者一起,融入新城,在这里燃烧起追梦的渴望和奋斗的力量。 集美全区实有人口超百万人,十年翻倍,人口素质不断提升。新增人口大部分集中在新城,20万人才大军、15万大学师生团队,成为这片土地的宝贵财富。 这一片曾沉睡数百年尚未经历大规模现代工业文明洗礼的处女地,在变革进程中,最令人惊叹和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当首推人的观念变革——新思想、新意识、新观念在这块沃土不断迸射出绚丽夺目的火花。 为什么不舍昼夜?为什么只争朝夕?集美新城的奋斗者们深深明白,在白纸上绘图、在荒滩造新城,绝不是为了单纯的GDP的增长,一切为了人民更美好的生活。他们始终谨记“为谁立命、为谁谋利”这一根本性、方向性问题,铆着一股为了人民的初心。 要打造高质量跨岛发展的“样板新城”,要探索实践出一条经得起子孙后代检验的新城建设发展新路,这是时代交给先行者的使命。没有现成路径,没有现成答案。只有试,只有闯。 集美新城的奋斗者们,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刀刃向内的决心进行自我革新,用一场场改革开放的创新举措引领新城建设,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调转手电筒照出自身短板,用系统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转变政府职能,再造审批流程,大力推进“全城通办”“一网通办”“靠前联办”“自助快办”,不断以政府自身的减法换取民众满意的加法和社会活力的乘法。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推动医疗、交通、安全、能源、环保等民生社会治理领域创新服务,智能生活、自动驾驶、城市运营等数字产业孵化落地,力争最大限度发挥城市功能。 拼服务、拼信用、拼法治、拼胆识、拼文明,把姿态放到最低,把服务放到最大,对标国际一流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全区上下掀起狠抓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的浪潮。 揭牌杏林湾基金聚集区,建立基金招商机制,主动对接有实力的“头部基金”机构,吸引了鼎晖投资、中金资本、梅花天使、深创投、赛富等多家基金落地,“滚雪球”式做大落户辖区基金规模,截至2019年底,基金规模达303亿元。集美产业引导基金跻身母基金全国百强榜单,吸引更多优秀管理机构与实力雄厚的投资者汇聚。 作为先行者,集美新城在建设中展示出来的创新模式、发展理念、工匠精神、协作方式,为全市的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不少示范理念、示范经验和示范实践。 抓住历史赋予千载难逢的机会,集美新城的建设者奋斗者们,撸起袖子大胆干,一茬接着一茬干。他们的思想在不断解放,适应新理念新思维新定位,以开放的姿态、全球的视野,推进改革创新,用实干践行着时代使命,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探索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