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措 多方推动制订标准 现在,窘境将被打破。今年3月起,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协调,推动厦门老字号协会制订土笋冻团体标准。 5月15日,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集老字号协会、土笋冻小作坊业主代表、基层监管人员和检验机构技术专家进行团体标准预研,对团体标准草案进行讨论,明确了标准草案中有关工艺流程、技术指标依据、包装、贮存及其他问题。 目前,团体标准的公示期将结束,进入专家评审阶段。这将是厦门设立的第一个团体标准,正式启用后,厦门9家土笋冻小作坊将签署自愿使用团体标准声明,共同执行这一标准。 厦门老字号协会秘书长杨毅表示,团体标准是建议性标准,但在协会内部的企业是强制推行的。标准启用后,协会还将对协会内部企业进行检查,如不执行标准,就剔除出协会。 意义 保障品质更有竞争力 制定标准,在保障食品质量、对消费者有利的同时,也利于行业自律,提升小作坊产品生产质量。一些小作坊业主表示,有了标准的厦门土笋冻,就有了跟别人竞争的优势。未来,土笋冻小作坊的发展空间也更大。“小作坊的手艺多为传统手艺,我们从农村走出来,对食品添加剂的知识不是很了解。通过这次机会,我们能掌握更多知识,提高产品的安全质量。”海沧区土笋冻店小作坊业主陈伟旭说道。 为了达到团体标准,不少小作坊已对自身软硬件进行提升。湖里好激动土笋冻加工厂对生产操作间进行了规范隔离,购置了机械化设备及商用消毒设备,还提前培训员工,确保土笋冻符合团体标准。 解读 用标准 留住老味道 记者看到,土笋冻团体标准制订全面,对土笋冻的原辅料、标签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等均有要求。检测项目中,包括了理化指标、食品添加剂、微生物限量等内容。 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员表示,他们选取了部分厦门市土笋冻小作坊的产品送至检验机构,对土笋冻成品的成分进行检测。不同小作坊生产的土笋冻蛋白质含量不同,所以在团体标准中,也将蛋白质含量列入特异性指标中。 在制订标准时,相关部门充分考虑了小作坊业主的意见,力求让标准细致翔实,又保留住厦门风味特色。例如,在原辅料要求中,根据小作坊业主的需求,在白砂糖、单晶冰糖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多晶冰糖。 核心 自2015年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启动以来,厦门市把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治理作为创建工作重点,以创建小作坊示范点的方式,鼓励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严格按照标准提升改造,取得核准证,规范化生产,推动厦门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作坊生产土笋冻、同安封肉、马蹄酥等传统小吃,不仅历史渊源深厚,也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来源。 然而,这种以家庭式小作坊加工模式为主的传统小吃加工作坊,普遍存在场所老旧、设备老化、观念落后、管理老套等“四老”问题,饱受老百姓的诟病。 目前,厦门市共有9家小作坊从事土笋冻生产,随着小作坊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也使这些土笋冻小作坊生产环境得到极大的提升。此次,团体标准出台,不仅填补了标准空白,也让土笋冻品质更有保证。 |
相关阅读:
- [ 05-24]海沧土笋冻制作技艺传承人创新求发展让土笋冻更具现代感
- [ 03-07]食品安全受关注 生菜沙拉土笋冻禁入学校食堂
- [ 04-24]“五一”看大黄鸭 品海沧三宝:土笋冻、土龙汤和章鱼
- [ 12-24]电脑包上印土笋冻、沙茶面 既防水又趣味十足(图)
- [ 06-15]土笋冻成厦门"非遗"?海沧:申报省级以上才需抱团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