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7月17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林彬彬)十年寒窗苦,一朝卸重负。高考落幕,孩子们经过3个月的休整将踏上新的征途。这3个月的“空窗期”,孩子们成了暑期消费的主力军。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查,导报记者发现,旅游、餐饮、购物、驾考,乃至微整形等,成为厦门考生们主流的消费方式。
这是巨大压力释放后的狂欢,嗅觉敏锐的商家也抛出橄榄枝,各种打折促销此起彼伏,漫长的暑期也成了商家争抢的黄金消费期。高考结束一个多月来,有的孩子花费上万元,有的数百元,但绝大多数都加入了暑期消费大军。
案例1
为儿子开出一万四的“预算”
“全心陪了孩子3年。为了高考没日没夜的,他比大人还辛苦,现在更应该犒劳一下孩子。”家住思明区家家景园小区的市民朱女士感叹。
高考结束,朱女士塞给孩子500元,“我让他和同学出去聚聚,唱唱歌、吃吃饭,放松一下。”考完,小瑜呼朋唤友去了莲坂,吃完饭就去唱歌,到深夜11点多才回家。接下来的几天,小瑜开始规划他的暑期生活。朱女士合计,将拿出她和丈夫的一个月收入,约一万四,让儿子主要做3件事:考驾照、买手机、旅行。“我和孩子早就规划好,一高考完就报驾考。孩子自己去打听了解到,很多驾校推出学生团报优惠,就另外召集了4个同学。”驾考优惠下来,花费了4100元。
至于手机,小瑜之前用的是一部普通的国产手机,主要是方便联络。这次,朱女士带着孩子去了手机专卖店,挑选了一部价值4200多元的苹果手机,“现在很多事情都是手机处理,有了新手机,孩子去外地上学也更方便。”
休整了几天后,小瑜和几个同学合计着开展一场毕业旅行。他们上网查询对比,选定了西安的线路,机票、酒店也都自己预订。这趟旅行,小瑜花了近4000元。
至于接下来的这段假期,小瑜准备“恶补”课外读物,买一些喜爱的书籍,也为开启大学生涯做做准备。
案例2
垫高鼻子增加自信,父母也支持
高考完,今年19岁的小柳和父母商量后,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隆鼻整形。父亲老谢说:“孩子要上大学走出去了,对自身的形象也越来越重视,这是好事。”小柳的理想是当一名才貌双全的播音员。
小柳眉清目秀,算得上漂亮,但她对自己略显扁平的鼻子颇感“自卑”,每当看到电视里气质出众的主持人,她都会下意识摸摸自己的鼻梁。随着微整形的普及,小柳心底的愿望渐渐明晰。
在父母的斟酌下,高考后一礼拜,小柳到一家整形医院顺利垫高了鼻梁,总花费1万元。
高考成绩出来,575分,小柳随后选择了播音主持专业。随后,她和小姐妹们计划了一场毕业旅行。小柳透露,一个多月来,她整形加上休闲餐饮购物,一共花了近两万元。
案例3
通知书还没到,先收到一堆账单
原本成绩不佳的儿子507分的高考成绩,让市民杨女士颇感欣喜,然而兴奋之余听到儿子的一项项暑假“消费预算”后,身为工薪族的她顿感压力。“通知书还没收到,就先收到一堆账单。”杨女士戏谑,儿子高考结束后第一个要求就是换一部苹果手机,她反复考虑后,咬咬牙给了孩子4000余元。这还没完,孩子聚餐、买电脑、毕业旅行等接二连三的消费,一个多月就花了一万多,把杨女士变成了“提款机”。不过,杨女士坦言,“只要儿子有出息,也是应该付出的”。
调查
商家瞅准“后高考”经济准考证变身“打折卡”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厦门市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1.5万人,加上高职单招的5000余人,高考生共约2万人,假设每名学生暑期平均消费1000元,仅此一项就是2000万元,这笔支出无疑都得由父母来承担。
一项面向1000名高考生及家长的网络调查问卷显示,有九成人高考后消费在5000―10000元,八成的毕业生将钱花在旅游、电子产品等娱乐项目上,没有人选择不花钱。“凭高考准考证享优惠”“凭准考证获赠礼品”“凭准考证满××元减××元”……为吸引高中毕业生消费,准考证被不少3C卖场变身为“打折卡”。近日,导报记者走访仙岳路一家大型3C卖场,发现一些孩子在挑选手机。
周同学手里拿着准考证,正在选购手机,“我现在出门都要带准考证,很多店铺都能用这本证打折”。他看中的手机可以优惠200元。商家介绍,每年的暑期他们都会推出针对学生的多种套餐优惠,高考生凭借准考证能享受更多优惠。
厦禾路一家大型旅行社,推出“青春毕业季”旅游专线,涵盖国内外。高考后一周的团大部分被考生“承包”。据介绍,凭借学生证或准考证,依据线路可以享受最低至八折的优惠。不仅如此,国内众多景点的门票针对学生做出减免。
“凭高考准考证订包厢可享受折扣优惠”、“凭准考证配镜七折”……走访中导报记者看到,为高考生打出优惠旗号的还囊括了餐饮、娱乐、培训等众多行业。
观点
“后高考”暑期消费家长应量力而行
扑面而来的高考后暑期消费热潮,引发各方吐槽。这般喜忧参半的“后高考”心境,有如一种“通病”,在广大考生和家长中蔓延。“高考后的假期消费还是应该根据家庭情况量力而行吧,不能助长了孩子爱慕虚荣和攀比的心态。”家长郑先生认为,在陪伴孩子一同经历了备考前的煎熬后,如今又不得不以一种“痛并快乐着”的心态,为急于放松犒劳自己的孩子埋单消费,是人之常情,但也应量力而行。
某中学高三毕业班陈老师表示,高考完,对孩子适度的奖励是必要的,高考后学生高消费现象也有其必然性。但一些不合理的物质需求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功利心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家长应教育孩子理性消费,切不可相互攀比。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严峰峰老师认为,高中毕业生暑期消费其实是一种对高中阶段辛苦努力的“补偿心理”。可是,令人忧虑的是,这种本无可厚非的“后高考”消费,如不加以节制,并进行正确引导,恐将由放松蜕变为放纵。暑期消费只是一方面,家长要注意孩子生理、心理健康的引导,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消费观念。
严老师认为,“后高考阶段”是一个过渡期,很多考生即将走进大学校园,开始独立生活,不妨利用这段时间来提前适应一下大学生活,尤其是自理能力、自控能力的培养和理性消费的启蒙等。让这个暑假在放松中度过,在转变与适应中度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