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有效期越长越使人拖延 健身卡没到期健身房先倒闭

2018-06-14 08:43:54罗子泓 林铭鸿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厦门的健身房数量已接近2000家。

厦门日报讯(记者罗子泓见习记者黄语晴图/本报记者林铭鸿)看上去很美,坚持却很难。昨日,报道了有关冲动办理健身卡,却不能坚持锻炼的市民故事,也请相关人士分析了办卡人群中“僵尸会员”的状况。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健身房到底有何种“魔力”,吸引消费者办卡?当消费者发现自己执行力不足时,又会在转卡退卡中遇上什么难题?今日,本报记者继续展开走访调查,为您揭开办卡用卡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吐槽1 有效期越长越优惠 但更像是办卡“诱饵”

现如今,厦门的健身房数量已接近2000家。竞争激烈,想要生存的商家必须绞尽脑汁。“办的卡时间越长优惠力度越大”成了商家“吸粉”的一大手段。“2年至5年的长期卡确实更优惠。”Liking Fit门店经理钟小姐说。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健身行业商家繁多、竞争激烈,不排除有倒闭或被并购的可能――这是潜在的风险。今年2月下旬,位于和盛大厦热爱健身会所贴出“停业整顿”公告、关门大吉,导致300多名会员权益受损。会员消费金额从数百元到上万元,且多用于购置年卡,从一年到十年不等。而且这不是个例,去年12月,位于东方时代广场的莱力健身房才开半年就停业。

事实上,有效期长、价格优惠的卡,并不利于健身机构的会员更新和利润增长。因此,有消费者认为,这种营销手段更像是促使人们产生冲动消费念头的“诱饵”。

吐槽2 公共区值班教练兼职私教课“推销员”

扛过办卡初期的“懒癌”,却因健身房未兑现承诺,而失去兴趣――办卡当天,销售人员告诉刘先生,即使不买私教课,公共健身区域也会有“值班教练”可供咨询,但“大部分教练都在带私教学员。我是新人,没人带我熟悉器材,也没人告诉我怎么预约公共课。”刘先生说,自己对健身房的信任,也因此被磨得所剩无几。

同为新手的胡先生则不同,他总能得到“值班教练”的免费指导。当然,与热情指导一同袭来的,还有教练力荐的私教课。“我又加了10节私教课,一节300多元,比买年卡还贵。”不出一周,胡先生按捺不住对“专业”二字的期待,又花了一笔钱。

如何在“把持”消费欲的同时,坚持锻炼呢?张锦杰说,市民可以报名小团体课,或者是在有健身经验的朋友带领下锻炼。在挑选私教时,消费者还需留意其资格证书。目前,国内最基础的两个证书是“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亚洲体适能教练证书”。

吐槽3 合同条款“不友好” 退卡转让很艰难

从事法律工作的王先生在办卡时注意到,不少健身机构的合同都是从网上下载的,诸如“此卡未经甲方同意,一年内禁止擅自转让”“若乙方认为健身对自己的身体产生损害,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等条款并不利于消费者,而大部分人在签订合同时也缺乏维权意识,没有注意到这些条款,也没有提出异议。

此外,消费者转卡、退卡也存在难点。陈小姐仅办卡一周,健身房就搬去了更远的地方。她与商家协商退卡,遭到拒绝。“退不成,只好转让。”陈小姐说,她不仅得把健身卡折价卖出,还得向健身房付一笔手续费,感觉自己吃了个“哑巴亏”――只是换个使用者名字,何来这么多附加款项?记者了解到,在厦门,健身卡转让费普遍在300元或者卡片原价的20%左右。

福建自晖律师事务所林敏晖律师提醒,市民在购买预付消费卡时,要详细了解卡的使用范围、有效期限、退款条件等细节,不可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要逐条看清合同上的规定,并且索要发票,保留相关协议。如遇上健身房搬迁、倒闭跑路,消费者可以凭相关发票向有关部门投诉,或者向法院起诉。

【建议】

降低期望理性看待健身

最好从三个月适应期开始

来这里锻炼,就能变成男神(女神)?不,请先收起你的想象。All In全力健身创始人张锦杰的分析,宣传单页上印刷的标准模特形象,抑或是售卡人员给予的肯定回答,都可能导致消费者冲动办卡。但能不能健身成功,还得看消费者自身的坚持与努力。

冲动办卡的消费者,往往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集美大学法学院社会系副教授巨东红认为,大家应当更理性地看待健身效果,“健身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成本,也需要饮食配合,但实际效果因人而异。因此,办卡时不要抱过高的期望。”

对于原先没有健身习惯的消费者而言,短期卡或许才是更为明智的选择。业内人士陈女士建议,消费者可以先度过3个月初步适应期,如果觉得自己能适应一定的健身节奏,再去办长期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