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2 公共区值班教练兼职私教课“推销员” 扛过办卡初期的“懒癌”,却因健身房未兑现承诺,而失去兴趣――办卡当天,销售人员告诉刘先生,即使不买私教课,公共健身区域也会有“值班教练”可供咨询,但“大部分教练都在带私教学员。我是新人,没人带我熟悉器材,也没人告诉我怎么预约公共课。”刘先生说,自己对健身房的信任,也因此被磨得所剩无几。 同为新手的胡先生则不同,他总能得到“值班教练”的免费指导。当然,与热情指导一同袭来的,还有教练力荐的私教课。“我又加了10节私教课,一节300多元,比买年卡还贵。”不出一周,胡先生按捺不住对“专业”二字的期待,又花了一笔钱。 如何在“把持”消费欲的同时,坚持锻炼呢?张锦杰说,市民可以报名小团体课,或者是在有健身经验的朋友带领下锻炼。在挑选私教时,消费者还需留意其资格证书。目前,国内最基础的两个证书是“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亚洲体适能教练证书”。 吐槽3 合同条款“不友好” 退卡转让很艰难 从事法律工作的王先生在办卡时注意到,不少健身机构的合同都是从网上下载的,诸如“此卡未经甲方同意,一年内禁止擅自转让”“若乙方认为健身对自己的身体产生损害,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等条款并不利于消费者,而大部分人在签订合同时也缺乏维权意识,没有注意到这些条款,也没有提出异议。 此外,消费者转卡、退卡也存在难点。陈小姐仅办卡一周,健身房就搬去了更远的地方。她与商家协商退卡,遭到拒绝。“退不成,只好转让。”陈小姐说,她不仅得把健身卡折价卖出,还得向健身房付一笔手续费,感觉自己吃了个“哑巴亏”――只是换个使用者名字,何来这么多附加款项?记者了解到,在厦门,健身卡转让费普遍在300元或者卡片原价的20%左右。 福建自晖律师事务所林敏晖律师提醒,市民在购买预付消费卡时,要详细了解卡的使用范围、有效期限、退款条件等细节,不可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要逐条看清合同上的规定,并且索要发票,保留相关协议。如遇上健身房搬迁、倒闭跑路,消费者可以凭相关发票向有关部门投诉,或者向法院起诉。 【建议】 降低期望理性看待健身 最好从三个月适应期开始 来这里锻炼,就能变成男神(女神)?不,请先收起你的想象。All In全力健身创始人张锦杰的分析,宣传单页上印刷的标准模特形象,抑或是售卡人员给予的肯定回答,都可能导致消费者冲动办卡。但能不能健身成功,还得看消费者自身的坚持与努力。 冲动办卡的消费者,往往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集美大学法学院社会系副教授巨东红认为,大家应当更理性地看待健身效果,“健身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成本,也需要饮食配合,但实际效果因人而异。因此,办卡时不要抱过高的期望。” 对于原先没有健身习惯的消费者而言,短期卡或许才是更为明智的选择。业内人士陈女士建议,消费者可以先度过3个月初步适应期,如果觉得自己能适应一定的健身节奏,再去办长期卡。 |
相关阅读:
- [ 06-03]24小时健身房现身厦门 会员刷卡进门凌晨也能出汗
- [ 03-26]健身房人去楼空如何维权 法官建议应理性购买预付卡
- [ 02-09]动心健身欲打造智能健身房 今年将在厦门全面落地
- [ 01-19]健身房收取转卡费成“行规” 消费者:有点像霸王条款
- [ 11-21]健身房礼仪:用完器械要放回原位 别随意打量他人身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