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胸痛中心区域认证中心(厦门)、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胸痛中心主任王斌(右一)组织专家组前往申报单位开展认证工作。 厦门日报讯 (文/记者 楚燕 通讯员刘云芳)近日,一名北京游客在厦期间突发心脏骤停,关键时刻,覆盖全市的胸痛急救网络发挥了作用,挽救了游客的生命。回家前这名游客说,“我也是医务工作者,这次旅程让我感受到了心血管急救的‘厦门速度’。”对此,厦门市民的感受更深。随着我市胸痛急救网络持续筑牢织密,越来越多急性心血管病患者得以步入“极速救心”的快车道救治。 作为全国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的样板,厦门胸痛急救网络自2014年组建以来,迄今已诊治万余例急性胸痛患者,通过介入手术挽救2千余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提升了整个区域的急性心梗救治效率和救治水平,切实让普通老百姓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心脏病医疗救助服务。 近日,厦门市胸痛急救网络建设再次迎来重大利好消息,市卫计委正式发文,要求全市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要在今年内启动胸痛中心建设工作,进一步整合全市医疗资源,合力筑就心血管高效救治体系,助推我市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让心血管急救不再孤军奋战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近两年的抢救数据显示,血压不稳定、甚至心脏停搏的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越是需要紧急介入手术的,越是容易在各救治环节被延迟,来不及得到有效的治疗。这类危重患者若没有及时开通堵塞血管,死亡率可达90%,而通过快速有效的介入手术,死亡率可下降到15%以内。可见,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是一场与“死神”的时间赛跑。 从患者抵达医院,到绕行急诊直接进手术室,再到堵塞血管开通,耗时7分50秒。作为国家胸痛中心区域认证中心之一,这是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胸痛中心目前耗时最短的心梗抢救纪录,而这样的“生死时速”每天都在上演。 但胸痛中心建设不是单纯依靠几家医院的绿色通道就能建成的,而是要通过各家基层医院、120与胸痛中心所在医院的急诊科、心内科等多学科、多机构的“无缝接力”,优化急救流程,更快更准确地进行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和及时救治,从而最大限度地缩短急性心梗、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等高危胸痛患者的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这一跨学科、跨医疗机构的急救服务模式在死亡线前成功截留了无数生命,已从业界共识上升为国家政策。今年2月,我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中明确要求,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要建立起胸痛中心,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 |
相关阅读:
- [ 04-03]为党员职工提供服务平台 厦门首个国企党群活动中心启用
- [ 04-03]党组织建设已覆盖663家 厦门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党”
- [ 04-03]厦门市财政部门解读《厦门市医疗救助办法》
- [ 04-03]的哥的姐都爱管点“闲事” 厦门出租车行业好人好事多
- [ 04-03]厦门中小学幼儿园要招1242名教师 经过初审的有9745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