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板糕的故事 女婿接手传承老技艺 大学路71号是一间古宅,如果不是门前挂着一块小广告牌,谁也不会注意到这是一家卖厦门特色小吃的店。小店没有店名,但阮宝玉的龟板糕就是街坊邻居们心中的“店名”和品牌。如今,这家小店已传给了下一代,主要是小女儿和女婿在经营,阮宝玉每天帮忙做一些事。 龟板糕是厦港渔民心中不可或缺的食物,主要用于渔民出海前祈福上供。阮宝玉说,她从小就随父母出海打鱼,出海前,家家户户都要做龟板糕上供祈福求平安,所以她从小就会做了。1996年,阮宝玉退休,为生计她在自家门前卖芋包、鱼丸、龟板糕和炸五香等厦门特色小吃。因龟板糕制作起来非常麻烦,要10多道工序,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自己做龟板糕,而是找阮宝玉买,方便、省事又好吃。就这样,阮宝玉的龟板糕传出了名气。 阮宝玉的女婿阮国勇说,2015年底,他接手了岳母的手艺,开始做龟板糕。做龟板糕,需要提前一天备料,且为保持龟板糕最原始的风味,其制作方法和食材都是用以前的古方。阮国勇希望小店也能申请认证老字号,下一步,他将先注册商标,把龟板糕做成品牌。 厦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一青: 大年初五,我走访了几家老店,店家对这片土地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不愿意离开。店面房租贵、利润低,虽然游客不少,但是体验式消费使得购买力不足。我们街道也在想各种办法,保护这些厦门老文化,帮助大家申请老字号,争取相关政策扶持。 另外,街道计划成立沙坡尾商家联盟,收集了解商家诉求,引导践行诚信经营公约,推动解决经营中出现的困难。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策划,加大对这些老店的宣传,帮他们讲好创业传承故事,传播厦港老字号文化。 思明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主任沈少坚: 针对老字号小吃的保护,建议卫生部门牵头塑造品牌,提升店家的荣誉感,既保障消费者安全,又推动店家整体经营。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放射性技术与环境安全评估实验室主任于涛: 我比较担心在咖啡馆之类的“洋派”店面冲击下,厦门特色小吃店会不知不觉地消失。我们应保护传统小本生意,保护“土著”文化,希望市、区政府和街道能给予一定扶持,让这些老店能先在区里或街道认证“老字号”,或申请到专门的经费保护特色文化。 读者黄俊: 注册老字号应该由政府出手协调,帮忙找相关证明。如果杂牌太多,会坏了老字号招牌。 |
相关阅读:
- [ 03-21]门面熏得发黑 翔安新圩一家老店传承二十多年老手艺
- [ 03-06]厦门“老字号一条街”预计年内对外开放 将有24家老店
- [ 09-23]“百年老店”面临浩劫 蔡当局挖空心思追国民党党产
- [ 02-05]16年来专营大码男装 厦门又一老店遗憾说再见
- [ 05-25]厦门开了23年的保险柜老店关了 鼎盛时曾有6家店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