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民情 > 正文

厦门老店认证面临尴尬 文史资料或可成认证辅证

2018-03-27 07:26:00陈小斌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龟板糕老板在自家门前经营。见习记者张玲玲摄

海西晨报讯(见习记者张玲玲记者陈小斌)在厦港街道沙坡尾片区,有13家经营了20多年的厦门小吃老店,但其中只有2家认证了第一批厦门老字号,其余店家均没有得到认证。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店家没有认证老字号意识,另一方面是认证手续不齐全。而节节攀升的店租,也让一些低消费的老店“望租兴叹”。

昨日的《民生追问》向您讲述了两家“古早味”老店面临无法认证老字号的尴尬处境,并引起了广泛关注。有市民专门致电本报热线,讲述儿时与老字号的故事,还有不少读者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3月22日,为更好守护这些“老品牌”,保护好老厦门小吃文化,厦港街道邀请了10余名市、区人大代表帮忙出谋划策,提出建议。

今日,晨报继续为您报道厦门小吃认证老字号背后的故事,并探究认证“难”的原因。

“鑫新春真丸子”的故事

“外来户”扎根厦门港

相比“亚海面线糊”和“芋包嫂”这样的本地小吃,“鑫新春真丸子”属于“外来户”。

1983年,年仅12岁的施珊珊随父母从老家泉州石狮来到厦门。为生计,施家人在大学路市场里租了一个摊位,开始卖鱼丸。转眼35年过去了,鱼丸生意越做越好,从摊位到店面再到分店,鱼丸店还搭乘了互联网经济快车,做起网上直销,拓宽销路。施珊珊自己也没想到,外来的味道在厦门港扎下了根。

“我每天凌晨3时起床开始做鱼丸,真的很累。”施珊珊说,她从12岁开始和父母做鱼丸,每天要工作17个小时。35年来,除了春节时休息5天之外,从未间断。施珊珊坦言,做生意很累,有时候都不想开店了,但已做出了名气,就要一直往前走;并且,让越来越多顾客爱上鱼丸,就能更好地传承家乡的味道。

施珊珊说,目前鱼丸店是她和弟弟一起经营。厦门做鱼丸的很多,但像他们这样坚持了35年的鱼丸店应该不多,想认证厦门老字号,是为得到官方的认可。

他们与“亚海面线糊”和“芋包嫂”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申请手续不全。施珊珊说,20世纪80年代,他们就在市场里经营,但摊位租赁手续早已不知所踪。2000年,他们租下店面经营,这才办理了营业执照。因此,正规手续距今才办理了18年,远达不到“老店”的标准。施珊珊觉得很无奈,她说如果能通过其他渠道或方法申请认证老字号,她一定努力去争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