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记者兰京)春节前刚吆喝消费者办健身卡,节后健身房就大门紧闭,位于和盛大厦的热爱健身会所的300多名会员权益受损(详见本报3月2日报道)。
其实,这样因健身房关门引发的消费者维权纠纷,并不少见。去年12月,据媒体报道,位于东方时代广场的莱力健身房才开半年就停业,导致400多名会员权益受损。
这不禁令人疑惑:在健身这个多采用预付卡、年卡、会员形式前置消费的行业,一旦发生问题,消费者只能哑巴吃黄连?
恰逢3·15消费者维权日之际,本报记者对健身卡在内的“预付卡”消费维权困境展开调查。据悉,“预付卡”引起的消费纠纷的还有很多,涉及美容、美发、洗车、餐饮等多领域。2017年,厦门市12315热线接到的“预付卡”消费纠纷共2141起,其中,“健身卡”所在的文化娱乐体育类就有1219起。
【原因】
“预付卡”消费监管有盲区执行有困难
对于健身卡在内的“预付卡”消费维权困境,有法律界人士认为,主要原因有二:一个是立法层级太低,导致行政机关执法权不够;另一个是违法成本太低。
记者翻看现有法规发现,对于“预付卡”监管,目前仅有201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商务部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规定多用途商业预付卡由人民银行进行监管,而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则归商务部。然而,2012年,商务部发布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仅对从事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等三大类企业发行的预付卡进行监管,且是集团发卡企业、品牌发卡企业和规模发卡企业(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或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健身卡所在的文体娱乐领域,以及小企业、个体商业户、非企业法人都没有包括进去,存在监管盲区。
此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也坦言,处理这类消费纠纷时,他们往往会遇到“找人难”和“找钱难”的困难:有的企业关门后,法人代表或者负责人处于失联状态或拒绝配合调查。同时,很多公司走账并不规范,也会给立案调查带来困难。
【建议】
扩大监管范畴提高违法成本
市政协委员、厦门诺卡健身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杰荣认为,针对“健身卡”消费维权困境,可通过建立行业协会等组织,加强行业自律管理。比如,借鉴北京健身俱乐部联合会的做法,所有会员单位的所有门店卖出的健身卡,具有“通卡”作用,一旦有个别门店出现倒闭情况,可持卡去其他适用门店继续接受健身服务。
市人大代表、福建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律师庄华力则认为,应该加强立法,借鉴上海市即将发布的新规,无论经营者所处行业或者组织形式,只要发行单用途卡的,均应纳入监管范围。同时,他建议,发行预付卡的所有企业应强制性进行备案,预交一定金额的保证金,并强制要求在营业场所将预付卡备案结果进行公开公示。
北京大成(厦门)律师事务所律师王世明表示,应该提高预付卡消费法规立法层级,完善现有法规,比如可以尝试规定单个预付卡充值金额上限,或预付卡总金额达到一定额度,规定企业统一办理有关保险,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另外,应赋予有关行政机关执法权,并加重商家违法成本,比如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企业、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等,建立行业协会失信或违法违规名单,同时将该类企业或个人的违法违规行为纳入征信系统。
【提醒】
勿贪图优惠一次性购买高额服务
针对这一现象,多位健身行业业内人士坦言,饮鸩止渴式的“畸形卖卡”,淡旺季非常极端,并不可持续。“健身行业成本还是很高的,不少健身馆恶性竞争压价,不懂行或者规模小的企业,资金链就容易断裂。”叶杰荣说。
对此,业内人士、律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都建议,选择“预付卡”消费时,消费者一定要慎之又慎,尽量选择经营时间长、信誉好、口碑较好的经营者;在不了解其经营资质、经营状况、信誉口碑等情况下,切勿贪图所谓的优惠,而一次性购买高额服务,因贪便宜而吃了大亏。
【事件进展】
诉讼维权不容易
部门已介入协调
热爱健身会所关门一事,已过去两周,情况如何?记者连日进行追踪。
目前,会员正通过“投票”方式,来决定是否通过诉讼来维权。但是,经咨询,该案件属于群体性纠纷,如果进行诉讼,很可能无法合并处理,这样只能单独诉讼。也就是说,会员要维权,如果单独诉讼,每位都需支付相关诉讼费用。如果委托律师的,还需要承担律师费用。单个案件诉讼费需要50元,律师费需200元到4000元不等,300多个会员总费用显然不低。
诉讼费和律师费的支出,令不少会员却步。然而,他们更担心的是,诉讼时间较长,还需耗费大量精力,而且按照破产的法定顺序清偿,会员费属于破产债权,位列第三顺位,即便胜诉,他们最终所能拿到的钱,也恐怕有限。
另一方面,记者了解到,在莲前市场监督管理所的介入下,该健身会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寻找到投资人支持,希望继续营业,并将于本周进行答复。
不过,不少会员担心,这只是说辞。若仍无人注资,他们的权益又该如何保障?对此,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鉴于目前相关法规,若公司无违法行为,属经营不善关门,是正常市场行为,他们也只能以消费纠纷来介入协调。
所以,“预付”类消费纠纷,处理最好的办法是:找人托管或注资转让,企业继续经营,来保障消费者权益。他们也正在积极促成此事。若无果,消费者也只能走法律诉讼途径。
【为您支招】
三招鉴别塑料儿童玩具
看色泽看厚度闻气味
给孩子买玩具,家长最关心玩具质量安全。一些用劣质塑胶和边角料生产的塑料玩具,有害儿童的健康。业内人士支招,鉴别劣质塑料玩具要看色泽、厚度和闻气味。
沈阳市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副处长李继红说,鉴别劣质塑料玩具,一是要看玩具的光泽度和色彩鲜艳度。优质的塑料玩具通常用PVC、PP、PE等塑料原材料制作,很有光泽。而许多劣质玩具采用“二料”(即废旧塑料制品回收再加工的材料)制成,再加工后色泽变差。二是看看玩具的厚度。塑料玩具成品或部件是一次性注塑成型的,如果注塑玩具的内壁过薄,幼儿玩耍时很容易摔破。塑料件脆断成小碎片、尖锐边角,会给儿童造成危险。三是闻闻玩具的气味。李继红说,如果塑料儿童玩具有刺鼻气味,那么含有害物质的可能性比较大,比如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类等有害物质。
(据新华社电)
购买微商产品请多留神
无保障维权难是问题
9日,北京市消协发布《2017年微商行业发展状况调查》显示,微商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品品质无保障、消费者维权困难。
北京市消协的调查结果显示,产品质量是微商经营中最突出的问题,其次是宣传和售后服务。调查发现,微商销售的产品“三无”现象较为严重,相关部门应从包装、安全性等方面严加监管。在宣传方面,微商存在暴力刷屏和虚假宣传。其中,化妆品、日用服装的暴力刷屏现象最为严重,企业微商相对于个人微商更加突出。在售后服务方面,微商存在退换货困难、可能拉黑消费者等情况。其中,保健品、化妆品、日用服装等三种商品的不同意退换货占比超过一半。 (据新华社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