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月9日讯(海峡 导报记者 吴林增/文沈威/图)施行垃圾分类减量,是厦门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高颜值的生态花园城市的具体行动。今年的两会上,垃圾分类是焦点话题之一。 眼下,厦门垃圾分类成效显著,尤其是岛内,垃圾分类全面铺开,不少小区的颜值持续提升。但是,垃圾分类过程中依旧存在先分后混、混装混运等行为。 如何将分类进行到底?市政协有关提案建议将垃圾分类减量落到实处,必须解决分类“最后一米”。 1问题垃圾分好,却又混装混运 2017年是厦门垃圾分类工作持续高效推进的一年,岛内外垃圾分类工作迅速铺开。此前,国家住建部在厦门召开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也肯定了厦门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的成效。 但是,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厦门垃圾分类推进的过程中,依旧有部分问题急需解决。 市政协会上,致公党界别提交的《分步实施、稳妥推进,将垃圾分类减量落到实处》的提案中提到,厦门垃圾分类工作存在居民前端分类投放的垃圾被环卫工人混收混运、垃圾桶数量配置及清洗场所不足、厨余垃圾与市政环卫车辆衔接、高楼层撤桶与否等垃圾分类工作“最后一米”问题突出。 “最后一米”问题,目前市民聚焦的核心问题是分类好了之后出现的混装混运现象。因为,一旦运输过程中出现混装混运,那么,垃圾分类就失去了意义。 而在岛外部分区域,垃圾分类准确率急需提高。有的街头分类垃圾桶经常成摆设,尤其是一些商家经常把垃圾混合投放,没有进行有效分类。 |
相关阅读:
- [ 01-04]《垃圾分类,厦门更美好》颇具趣味性
- [ 12-14]厦门市城管执法局推动建筑工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 [ 12-08]厦门垃圾分类将实现城乡全覆盖 2017年资金投入超5亿
- [ 12-07]厦门市城管部门于日前开出厦门首张垃圾分类罚单
- [ 12-04]住建部评价厦门校园垃圾分类工作:值得全国学习和借鉴
- [ 12-04]厦门校园垃圾分类工作半年蜕变:从零开始到值得全国学习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