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劲超 图
海西晨报讯(记者 白若雪)厦门垃圾分类工作全国领先,更获得住建部点赞,其背后是各级政府部门与厦门市民的辛勤付出以及财政资金的保驾护航。
昨日,记者从厦门市财政局获悉,今年来,该局不断优化资金投入结构,在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各个环节加大投入,逐步构建起全方位的资金保障体系,助推全市垃圾分类工程。2017年总投入资金规模达5.32亿元,主要用于生活垃圾末端处置基础设施建设、专用转运车辆采购、垃圾分类办机构运行、智慧环卫信息化平台建设等,目前各项资金基本投放到位。
全年资金投入超5亿
“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制度化、规范化的资金保障体系。”厦门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财政今年将垃圾分类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017年总投入资金规模达5.32亿元。其中,投入2.6亿元用于推进东、西部垃圾焚烧发电厂的二期建设,年内建成1座工业废物综合处置中心、2座大件垃圾处理厂;统筹安排资金1.33亿元,用于餐厨和厨余垃圾末端处置运营,政府购买服务支出;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1.2亿元,购置垃圾分类专用运输车454辆。
此外,市级财政还调整安排资金1800多万元,用于建设福建省首个餐厨垃圾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及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垃圾分类机构工作经费等。据介绍,餐厨垃圾信息化管理平台可实现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全流程信息化监管。
将实现城乡全覆盖
目前,厦门岛内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已达99.7%,岛外垃圾分类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稳步实施的同时,收集、转运和处理等环节也同步跟进。据初步统计,全市现在每天分类出厨余垃圾近400吨,收运餐厨垃圾近200吨、收集可回收物约100吨,已采购厨余垃圾专用转运车77辆、有害垃圾专用转运车8辆。
“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该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阶段,全市将重点推进岛外四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城乡全覆盖。市财政将在设施建设投入、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完善考核奖补机制、宣传引导投入等方面,加大资金保障力度。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记者了解到,目前,厦门垃圾分类工作以市财政投入为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建设项目,比如后坑联谊垃圾分类处理厂、瑞科际生活垃圾示范厂。全市现有后坑、翔安、海沧3个垃圾处理基地,建成填埋场1座(库容729万立方米)、焚烧厂3座(规模1800吨/日)、分拣及资源再生综合处理厂2座(规模1250吨/日)。通过推进东部固废中心建设,基本形成了集垃圾填埋、垃圾焚烧、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有害垃圾处置于一体的生活垃圾协同处置利用基地,逐步实现了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利用、废物处置的高效衔接。
为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市财政近日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资源,公平负担”的原则,组织对联谊生活垃圾分拣厂的处置运行成本进行审核,通过分析核定单位合理成本,科学对比混合垃圾生化处理与焚烧处理工艺以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对垃圾各个处理环节(包括压缩、转运、焚烧、填埋、渗滤液处理等)进行重点绩效评价,综合评价资金投入产出成效,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此外,市级财政还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重点考评岛内200条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保洁,促进垃圾分类在各个层面顺利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