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晚报讯(记者 高金环)秋风起,螃蟹肥,现在正是吃蟹好时节。不过,蟹“红”是非多,一些市民食用时有所担心。本期栏目,记者邀请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高级工程师陈登辉针对一些谣言进行澄清,让市民安心吃蟹。
1.蟹黄会致癌?
澄清:纽约市卫生局的消费建议仅限纽约当地
一篇名为《美国卫生局叫停华人吃蟹黄,因为其可能致癌》的文章广为流传。其实是由于纽约当地工业污染严重,纽约市卫生局建议不要食用或有限食用当地的螃蟹、蟹黄,在其他地方可能并不适用。
陈登辉介绍,在营养价值上,蟹黄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磷脂和其他营养物质,当然也同时含有较多的油脂和胆固醇。从生物角度分析,即使水域被污染,螃蟹化学物质集中的部位也不是蟹黄,而是蟹腮等不能食用的部位。而且在我国污染水域是不允许养殖的。
2.螃蟹注射增重?澄清:应该是一种特色风味烧法
一个疑似向青蟹体内注射不明液体的视频在网络热传,网民纷纷猜测注射物为胡萝卜素、蟹黄膏和尿素精等,引发广泛讨论。
陈登辉认为,该视频没有时间、地点、人物、事实,应该是烹调时向蟹体注入调料,这是一种特色风味烧法。现实生活中,注射蟹黄几乎不可能,螃蟹的黄和膏都是在体内牢固生长的,注射进去的肯定和蟹黄不一样,一眼就能看出来。
3.螃蟹注胶?澄清:乳白色、半透明并且黏黏的物质其实是雄蟹蟹膏
微信朋友圈流传一则煮熟的河蟹疑似有胶状物的视频,让爱吃河蟹的朋友倒尽胃口。
陈登辉认为,从图片中看,公蟹中乳白色、半透明并且黏黏的物质其实是雄蟹蟹膏,这并非注胶。此外,向螃蟹注射胶状物质将致其很快死亡,此举对商贩来说得不偿失。
4.螃蟹加西红柿等于砒霜?澄清:一次食用几百公斤螃蟹才会致死
一则“螃蟹和西红柿同食如吃砒霜”的消息,引发公众关注。这则消息宣称螃蟹中的五价砷和西红柿里的维生素C会氧化产生砒霜。
陈登辉解释道,据《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记载,砷的每天允许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0.05毫克。一个体重为70公斤的成年男子,需要一次食用螃蟹20公斤以上,并且还要同时一次性摄入2.5公斤以上西红柿才有可能发生中毒反应,而致死量则需要一次食用几百公斤的螃蟹,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
5.避孕药喂大闸蟹?
澄清:大闸蟹吃药长不出蟹黄蟹膏
有传言称:“大闸蟹是避孕药喂大的,多吃螃蟹儿童会性早熟。”其实,大闸蟹如果食用了避孕药,会导致蜕壳失败而死,同时大闸蟹吃了避孕药还会抑制性腺的成长、成熟,容易导致其长不出蟹黄蟹膏,这对蟹农来说是得不偿失。
6.大闸蟹靠激素养肥?
澄清:激素对螃蟹生长不起作用
还有传言称:“大闸蟹是注射激素长大的,小孩吃了导致提前发育。”
陈登辉认为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因为螃蟹属于低等无脊椎动物,激素对大闸蟹生长起不了任何作用,且激素会抑制其性腺发育,反而会导致大闸蟹的蟹黄和蟹膏变少。此外,有些激素对人是有害的,都已被国家明令禁用。
7.大闸蟹抗生素喂食超标?
澄清:投放抗生素会破坏水质,容易导致螃蟹死亡
网上流传“大闸蟹用抗生素浸泡防病,喂食超标”。
“投放抗生素会破坏蟹生存的水质,容易导致蟹死亡。”陈登辉说,从厦门水产品监测的历年结果来看,厦门地区的大闸蟹较少有药残项目超标现象发生,合格率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