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高考志愿填报的网络平台越来越多,令考生和家长眼花缭乱
-业内人士提醒该行业鱼龙混杂,要理性看待注意甄别,莫过度依赖
厦门晚报讯(记者 林珊李小庆)输入高考成绩和位次,APP页面就会跳转出推荐报考的院校,考生参与测试后,页面上还会显示推荐的专业。近年来,辅助高考考生填报志愿的APP、微信公众号越来越多。据悉,2016年,福建省内本一批、本二批共有近5万人在某微信公众号咨询志愿填报相关事宜。
明天起,今年艺术类本科提前批、文史理工类本科提前批常规志愿开始填报。然而,各种高考志愿填报APP、微信公众号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不少长期负责学生志愿填报工作的中学老师认为,这些平台最大的优势是搜集了相关的大数据,但平台缺乏权威性,而且每年的考生具体情况都不一样,提醒家长和考生要理性对待,不要过度依赖。
【案例】
考前4个月就预约专家
一对一咨询数十次
高考成绩一公布,一些教育机构、志愿填报平台的专家、顾问就很抢手。有些家长未雨绸缪,早在考前就预约了网络平台的专家顾问。厦门某高校招生办的一名老师,是某微信公众号高考志愿填报的兼职顾问。她说,一名家长早在今年2月就预约了专家,当时该平台的专家预约费为1000多元。
该老师说,这名家长和考生与专家多次电话沟通、面谈,专家也全方位了解了考生和家长的想法,平台的专业团队还对考生进行了心理、学科、职业测评,制定了初步的志愿方案。直到高考前,这名家长和考生约了专家数十次,方案不断调整。
据介绍,越接近分数公布的日期预约该平台专家,费用越高,如果是高考成绩公布后预约,每人的咨询费用需要3000多元。
【体验】
高考志愿填报APP种类多
不同平台推荐选项不一样
记者点开手机应用商店,输入“高考志愿”,发现与高考志愿填报相关的APP全国通用的就有30多个,此外还有20多个针对各省的。这些APP中,多数都要付费才能下载。此外,记者搜索发现,还有100多个专做高考志愿填报的微信公众号。
记者下载了“高考直通车”“高考志愿君”等APP,关注了“淘高考”等微信公众号,注册后开始体验。记者下载的APP中,都要求先进行职业测评、性格和兴趣爱好测试等。
在下载的几个APP和关注的微信公众号中,记者输入“福建、文科、560分”,系统显示的“智能志愿”和相关数据还是有差别的。比如,“淘高考”微信公众号显示可冲击的学校有3所,分别是中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分校;“高考直通车”显示可冲刺的有34所,包括西北工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两者预估结果没有交叉选项,专业差别也较大。
花钱开通VIP才能深入咨询
一对一咨询一小时19800元
记者发现这些APP的共同点是,可以免费了解大数据、志愿模拟填报,但要了解同分去向、适合的专业和学校等就需要开通VIP会员,不同平台价格不一,从49元至588元不等。
不同的APP提供的服务也不同,与填报志愿相关的基本服务包括专业测评、在线答疑等,价格一般在百元以下,而高端的服务包括专家指导、一对一指导等,价格也相差甚远。比如,“高考志愿君”的“专家指导”需要1998元;“高考直通车”的“专家在线分析”不同地区收费不同,福建为2000元,新疆为3000元,而“一对一指导”一小时就需要19800元。
随后,记者体验微信平台的志愿填报,点开“淘高考”的“志愿设计”,输入“福建、文科、560分”,显示保底学校有32所,但只能免费看两所,剩余30所需要开通VIP会员才能看到,开通价格为198.5元。该平台也有专家预约,但没显示价格,据工作人员介绍,专家预约价格为1000元-3000元。
【建议】
怎么选平台
验证平台数据可以先“面试”专家
面对众多平台,考生该如何选择?“淘高考”的一名顾问建议,首先要选择精准性较强的、只做地域性的平台,他们一般会做得比较深,对该省考生的成绩和去向研究比较透彻;其次,考生和家长要先测试,用权威部门公布的数据去验证平台上的数据,看是否吻合;最后,还要看平台设计的志愿方案,如果太简单就不太可靠。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肖娟群也建议,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前可先关注相关平台,看看数据是否权威,平时推送的文章和解答是否用心;其次,要甄别,可以参加该平台线下的一些讲座等活动,再做进一步的判断,如果是要预约专家,在付钱之前可以先“面试”专家。
怎么报志愿
不要只关注校名要看清专业名称
对于填报志愿,肖娟群给出如下建议:第一,要看位次,但要参考过去3年的数据,要看平均分,而不是最低分;第二,要看今年与往年计划招生数是否发生变化;第三,“一分不浪费”未必可取,一些院校的专业可能会高出投档分二三十分;第四,城市因素也要纳入考虑;第五,不要只注重院校名称,有些校名是改过的,要注重学校特色;第六,要看清专业,有些专业差两个字,方向就会差很多,比如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一个是工科,一个是理科,要了解清楚。
【观点】
所谓专家意见只是参考
是否“权威”也不好评判
集美中学副校长刘伟也是一名高考生的家长。他说,其实填志愿时主要还是得靠考生和家长自己收集信息。一些学生会咨询老师,但老师能给出的建议有限,一般也不会太具体。“网上那些收费平台的‘专家’给出的建议,只能作为参考,最后做决定的还是考生和家长。”刘伟说。
刘伟认为,那些网络平台上的数据是否权威不得而知。他坦言,学校里对高考志愿填报有专门研究的老师少之又少。他说,要想成为“权威专家”,需要系统学习、培训,还要有多年的实际操作经验。
厦门一中高二年的段长黄文忠说,这些网络平台的一大优势是能提供大数据,但它缺少“温度”,学校里用的学生并不多。黄文忠认为,这些平台的作用其实是把位次带进去,进行整理,但每个考生的情况都不一样,参考的价值并不大。
这个行业鱼龙混杂
选择前要慎重考量
“淘高考”一名不愿透露姓名、长期负责高校招生工作的老师说,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越来越多,一些专业平台在一定程度上能给考生有针对性的数据和建议。
“专家不仅要了解各个院校、专业的录取情况,还要有爱心和责任心。”该老师说,一个专业的平台绝不是单人作战,背后是团队在支撑,有职业规划咨询师、志愿设计专家等,每个环节都要密切配合。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肖娟群老师也认为,相对而言,如果是从权威部门拿到的数据一般不会出错,对考生和家长确实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不过,肖娟群也坦言,目前这个行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有些人是为了商业利益而涉足的。她说,如果纯粹为了商业利益,会存在一些信息来源不权威,所谓的“专家”可能并非从事教育、招生等工作。“如果只是为了利益,考生和家长就要慎重考量。”肖娟群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