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显著
生态环境改善,居民获得感增强
厦门日报讯(记者 张珺 林岑)六月初,海沧区的一个地块在招拍挂前把规划提交专家评审。厦门市交通研究中心对规划的建筑容积率提出了异议——按照现有规划,未来该区域的交通承载能力将不足,机动车尾气、生活污水排放等将成为问题,生态环境受影响首当其冲。
降低容积率意味着数亿元的损失,怎么办?“尊重科学规律,该降的要降!生态环境保护没有后悔药可吃,只看眼前的利益,未来付出的代价可能更大。”海沧区政府相关负责人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项目建设为生态让路,这只是海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当地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取得显著效果。良好的生态环境正成为海沧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未来发展的优势所在。
格局
大建设推动大环保
2016年,海沧全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市第二,优良率97.3%,相较2015年的93.58%、2014年的88%有了较大程度提升;过芸溪流域率先岛外各条流域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水质明显改善。
“基础好、体制活、队伍强、环境谐。”海沧区政府相关负责人用12个字概括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他表示,“海沧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效离不开‘大建设推动大环保’的工作体制。海沧正着手推进‘多规合一’发展和‘多维度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环境保护成了项目建设前的必考内容。”
如今,海沧区将山体林地、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城市生态廊道、城市公园划入生态控制线,划定生态控制用地78.6平方公里;限定城市空间扩展范围,防止城市蔓延发展,设定建设用地增长边界95平方公里。“通过‘多规合一’明确保护与建设空间,解决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冲突问题。一些具体项目在进行前期准备时,公园、绿道配套和排洪排涝设施都是必须考虑的前置条件。”
全区还通过全面推行网格化环境监管机制,整治辖区水体污染及海绵城市建设,小流域治理等建立起多维环境治理体系。目前,海沧已完成1800公顷生态风景林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全面铺开;绿道等慢行系统建设已见成效,已建成绿道总长189千米,实现城区、景区、商业区有效串联。生态文明建设在海沧成效初显。
实践
全民参与环保 群众获得感强
今年4月24日开始,全省进入中央环保督察时间。截至5月31日,厦门568件信访投诉中,涉及海沧区的总共44件,占全市信访交办件的7.7%。
海沧区环保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群众反映的海沧环保信访件没有一件办理超时,没有一件被退件,而且反映的问题数量少、不复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把工作做在了前面,措施落到实处。”
“环保督察期间,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每天都要听取督察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并亲临腾龙树脂、码头煤堆场等重点信访件第一现场调研落实整改情况。”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员重视参与的背景下,职能部门与街道形成合力,协调高效的运作机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确保立行立改、边督边改,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在环保督察过程中,海沧主动沟通、接受监督,形成全民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据了解,对于一些信访较为突出的企业,当地设立数据公示屏,实时向公众公布企业废气排放情况,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以码头的粉尘污染投诉为例,当地环保部门督促整改的同时,还到村里听取村民的意见,向村民告知企业的整改具体项目、进度和下一步的整改计划。家住后井村的小魏对环保督察的整改工作表示认可,“煤码头尘土飞扬的情景不见了,确实看到了举措和效果。”
机制
生态文明建设更重内涵与长效
“以这次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海沧的环保工作站上新的高度,全民环保意识有了显著的增强。”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上马一个项目,除了政府以外,群众更关注环保问题,“目前海沧正着力推进国际一流海湾城区的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会只停留在短期内完成任务的观念上,更有长远的考虑和长效的机制。”
据悉,今年初,海沧在全市率先出台了《海沧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各地要落实主体功能区的划定,工业区内一些“两低一高”的企业将通过技术改造等实现转型升级,工业园区的整体档次也会进一步提高。海沧还将严格把关新上项目环评准入,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高端制造等高产出、低能耗的产业,完善区域内的产业布局。
“生态文明不只环保一项工作要抓。”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沧目前正在推动的绿色家园建设、“斑马行动”等,都与生态文明息息相关,“全民素质的提升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文明创建、耕读文化弘扬与环保等结合起来,可以使海沧的生态文明内涵更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