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生识别不同类别的垃圾桶
先将牛奶盒内的牛奶倒干净再回收
厦门晚报讯(记者郭文娟)昨天,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中小学幼儿园垃圾分类教材文稿已经通过专家组审定,还有部分配图正在完善,很快就会印发到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市教育局将在近期召开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动员部署会,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如何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进行部署。届时,这套教材将在会上正式亮相。
【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年龄段
三个版本内容由浅入深
据介绍,这套垃圾分类教材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版本。以幼儿园为例,书名为《厦门市幼儿园垃圾减量分类知识读本》。教材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图片、儿童歌曲、操作游戏、变废为宝手工制作等方式,带领幼儿认识垃圾分类;并告诉他们如何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比如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外出自带保温杯、不剩菜不剩饭减少厨余垃圾等。
小学阶段的教材则带领孩子们认识垃圾和它的家族分类,了解人们如何通过回收、堆肥、填埋、焚烧等方式让垃圾变废为宝,教育他们如何从我做起建设美丽家园。
中学阶段的教材进一步深入,开篇就是《垃圾揭秘,居安思危》,教学生们了解垃圾的由来、危害;同时,也介绍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式、如何变废为宝,以及如何在学习、就餐、购物、旅行时低碳生活等。
【有序推进】
组织骨干教师培训
开展征文竞赛等实践活动
目前,全国并没有关于垃圾分类进校园的统一教材,厦门这套教材由市教科院指导编写,从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抽调了一批老师,组成了一个材料编写组。在编写的过程中,老师们参考了新加坡、德国、日本等国的教材,也借鉴了国内一些城市的做法。
目前,教材文稿已经通过了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市市政园林局、市教科院有关专家的审核,还有部分配图需要进一步完善,很快整套教材就可完成。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组织骨干教师培训,老师怎么开展教学、垃圾分类教育怎么纳入校本课程、课时如何安排等问题都将得到解答。
市教育局表示,学校除了在课堂上开展垃圾分类教育,还要组织一些关于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比如,变废为宝、科技发明、DV视频制作、知识竞赛、征文、垃圾箱设计大赛等校内实践活动;以及“小手拉大手”,通过孩子带动家长、走进社区的校外实践活动。
【总结表彰】
年底召开总结大会
评选示范校园、推广大使
目前,市教育局已在全市44所学校先行试点垃圾分类工作。根据试点工作任务目标,这些学校要有过硬的硬件配备。比如,生活垃圾分类袋、桶配套齐全,四个桶大小统一规范;有条件的单位,配合市政园林局,配置具有感应功能的电子垃圾桶。同时,在管理和运作上,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机制。此外,还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如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学生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相关基地参观学习等。
试点工作将持续至5月下旬。届时,这些试点学校需要达到师生参与率100%,知晓率大中小学生达到100%,幼儿园达到95%以上;此外,分类投放准确率要明显提高,形成较好经验成果的,将向全市学校推广。
到今年年底,全市教育系统将召开总结大会。届时,将评选一批垃圾分类市级示范校园,以及“垃圾不落地践行模范”、“垃圾分类推广大使”等。
【全市目标】
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
到今年年底不低于85%
根据《厦门市2017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厦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总目标,到2017年年底,厦门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初步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不低于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思明区、湖里区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集美区、海沧区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40%以上,同安区、翔安区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30%以上。岛外各区三分之一的镇、村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另外,全市全面发动、深入持续开展垃圾不落地和“门前三包”。至6月底,思明区、湖里区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岛外扩大试点,逐步推开。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上岗开展工作。
【部门责任】
20多个部门各有分工
市民可举报违规行为
《厦门市2017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还对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相关部门各有分工,一共有20多个部门根据各自主管职责,领到了相应的任务。
市市政园林局是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牵头部门,主要负责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的制定、日常工作协调和检查督促,指导、督促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等;
市委文明办负责建立社会监督机制,设立投诉监督平台,接受市民线上实拍举报违规行为等;
市教育局负责组织垃圾分类教材的编写,在市属高校、中小学、幼儿园中组织垃圾分类进课堂活动;
市商务局负责建立可回收物的收运和资源化利用体系、组织开展可回收物的收运和资源化利用等。
【链接】
全国试点城市自主编写专用教材的不多
目前,全国不少城市都在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不过,自主编写垃圾分类进校园的专用教材并不多。
比如,北京是全国第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在2013年年底,北京市市政市容委表示,已着手将生活垃圾处理知识纳入中小学教材,并在当年年底前推出新教材。
2015年9月,重庆市首本垃圾分类的教科书——《绿色生活从垃圾分类开始》正式走进江北区的校园。垃圾分类课程也被纳入江北区幼儿园到高中的课程设置之中。课本内容包括了垃圾分类重要性、生活垃圾产生的来源、环境危害性及处理方式等知识。这套教材聘请环保、教育专家,根据不同学龄段孩子的知识水平进行分别编撰,因此,教材也包括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版本。
国外有不少国家在这方面有较好的经验。比如,日本从1980年开始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近乎苛刻的垃圾分类制度,并且从娃娃抓起。日本几乎所有的小学都开设了一门环境保护课程,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让小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到四五年级时,学生们还会被要求前往垃圾焚烧厂进行课外学习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