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中学翔安校区高中部今年将率先竣工。
厦门晚报讯(文/记者 郭文娟 图/刘东华)今年,厦门将建成20所中小学,新增2万个学位;启动建设22所公办幼儿园。近日,市委市政府确定12大项共36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其中,与基础教育有关的项目受到了家长们的关注。
据了解,今年要建成的20所中小学都在岛外,要开建的22所公办园,绝大多数也在岛外。这些学校、幼儿园名字是什么、方位在哪?为何要如此布局?昨天,本报记者专访了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
【今年目标】
预计投入5亿多元
新办校多数在岛外
今年厦门将建成20所中小学,新增2万个学位,同时启动建设22所公办幼儿园,年度总投入预计为5亿多元。这些幼儿园建成后,预计可新增6500个学位。
据介绍,这些学校、幼儿园绝大多数都分布在岛外。其中,科技中学翔安校区规划建设72个班,今年翔安校区南校区的高中部将率先竣工,有48个班规模;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今年也将建成,该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36个班,初中48个班;集美区中央公园城幼儿园今年也将开工建设,规模为9个班。
从数量上看,在中小学建设方面,最多的是同安区,今年将建成8所;公办幼儿园则是集美区最多,今年将有7所公办园开工。
【项目背景】
启动新三年行动计划 以缓解学位紧张局面
近年来,厦门人口快速增长,学位需求也随之不断上升,面临着学位紧张的局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一民生问题,市教育局也在去年初就启动了“新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以缓解义务教育的“入校难”、学前教育的“入园难”等问题。
据此前披露的信息显示:“新三年行动计划”包括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预计增加11.4万个中小学幼儿园学位。值得注意的是,新增学位向岛外倾斜,其中80%的新增中小学、84%的新增幼儿园学位在岛外。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行动计划”进展明显。学前教育阶段,厦门每年新增约20所幼儿园,增加大约6000个学位,较好地缓解了“入园难”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则正在迎接“二孩”这个新挑战。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出生的孩子,三年后就要上幼儿园,六年后就要读一年级了。我们要为未来的六年谋划新的学位增长,以应对‘二孩’高峰的到来。”
生源总量持续增长 须加大初高中增量
之前的研究数据显示,2017年初中阶段新生将有跳跃式的增长,也就是今年小学毕业生将大量增加,明后两年也呈现增加的趋势。预计到2020年,初中生总量将比2014年初中生总量增长60%,小学一年级新生将比2014年小学一年级新生增长60%。几年里多出这么多学生,对基础设施建设是很大的考验。三年后,这批学生将开始进入高中。因此,现在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加大初中的增量,另一方面也加大高中的增量。
目前,正在推进的名校出岛大战略,就是让一中、双十、外国语、科技中学等学校到岛外建校区,把优质高中的量撑大。未来在招生时,这些优质高中将有可能对一般高中造成“挤压”。按照战略构想,教育主管部门可能会做一些结构调整,比如,把部分一般高中腾出来,调整成九年一贯制学校或者初中校,不再做高中教育,以此来缓解初中、小学学位紧张。
【部门说法】
按进度推进新校建设
促进岛内外均衡发展
对于家长所关心的这些学校、幼儿园的完整名单,市教育局表示,目前还无法全部公布。主要原因是建设中涉及诸多不确定因素(如选址等),有可能某所学校会因此没法建成,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所原本没有被列入今年计划的学校。
大多数新建学校、幼儿园分布在岛外,以促进岛内外教育均衡发展。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岛内不需要,而是岛内本身用地紧张,加上学校建设常常会遇到选址难、落地难等问题。但新学校建设不能等,也不能靠,必须按进度推进。相关部门下了很多功夫来推动,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征求意见让各区算好自己的账,把发展、规划、建设的机制逐步建立起来;岛外新城建设主张片区开发“三同”(同规划、同建设、同使用),这“三同”如果做到位,小区配套将更完善,老百姓的需求也可以满足。
开展教育课题研究
谋划未来发展路径
据了解,2014年,市教育局就牵头组织开展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题研究,主题为《人口发展趋势与教育资源布局》,围绕人口发展趋势、学位需求情况、学位供给情况、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也发现了一些情况。针对这些情况,去年,该课题又向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两头延伸。如今,这个课题已经上升为市委课题,目前进入征集意见阶段。课题由市教育局牵头,联合发改委、财政、规划、卫计委、公安、统计等相关单位合作。围绕上述五个方面进行研究梳理后,相关主管部门对学前、义务教育、高中、中职等各方面情况都比较清楚,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对未来五年、十年教育发展可以进行提前谋划,为近期、中期、远期的发展路径做好规划打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