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老人养儿28年后状告养子解除父子关系闹上法庭

2017-01-15 08:26  陈捷 来源:厦门网  责任编辑:柳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1月1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养儿28年之后,不满养子“啃老”,老陈状告养子,请求法院判决解除父子关系。近日,海沧区法院东孚法庭作出一审判决,解除老陈父子的收养关系。

老人起诉说,养子对家庭不负责任,还经常打架、酗酒,甚至欠债。对此,养子自己也予以确认。因此,法院最终一审判决支持了老陈夫妻二人的诉求。

起诉:养儿28年,如今很失望

老陈今年50多岁,他还有两个亲生女儿,1988年,夫妻俩从外地农村抱养了一个男婴。老陈夫妇起诉称,他们对小陈一直视同己出,但小陈从小比较叛逆,经常逃学、打架,读到初中就不肯再读书。老陈为他操了很多心,帮他寻找了几份工作,可是小陈都干不长,还经常向父母要钱,甚至在外面欠债、酗酒。

等小陈到了结婚年龄,老陈夫妇又忙着为小陈张罗婚事。然而,结了婚的小陈依然恶习不改。结婚4年后,小陈的妻子不堪忍受,与他离了婚。

从六年前开始,小陈就整天在外游手好闲,从不过问养父母的生活。老陈夫妇表示,他们也曾经盼望小陈能浪子回头,但多次规劝都无效。现在双方关系恶化,因此决定解除收养关系。

判决:关系恶化,解除收养关系

面对法官,小陈承认了养父母所说的都是事实,同意解除双方的收养关系。

近日,法院审理认为,老陈夫妇与小陈为收养关系,老陈夫妇认为养子经常打架、酗酒、欠债,且对家庭不负责任,主张解除收养关系,小陈也予以确认,因此能够认定双方的收养关系已经恶化,无法共同生活,依法判决解除老陈夫妇与小陈的收养关系。

据悉,根据法律规定,除上述情形以外,还有几种情形也可以解除收养关系,如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送养人行使对养父母子女关系的解除权的;因养子女成年后,虐待、遗弃养父母的。

法官说法

解除收养关系,养子仍有赡养义务

法官表示,根据我国《收养法》的规定,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收养关系解除后,养子女与养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行消除。

但是,老陈夫妇在小陈出生时即收养并抚养至成人、结婚生子,双方之间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虽然解除,事实上的抚养关系和多年来的亲情关系是无法割断的,从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甚至是道德层面,小陈对于抚养他长大的养父母应当尽到赡养义务。《收养法》第三十条也明确规定,收养关系解除后,经养父母抚养的成年养子女,对缺乏劳动能力又缺乏生活来源的养父母,应负担养父母晚年的生活费用。

专家说法

四种情况,可解除收养关系

厦门大学法学院黄健雄教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依据当事人一方的要求解除收养关系:首先,养父母和生父母反悔,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人民法院应查明情况,听取被收养人的意见,根据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处理。其次,养父母不尽抚养义务,影响子女健康成长,生父母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应予解除。再次,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再继续共同生活对双方均不利,一方坚决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一般可准予解除。最后,养父母发现养子女有生理缺陷或者其他病症,要求解除收养关系的,一般不予解除。但生父母在送养时有意隐瞒的,可准予解除。

法律为了保护被收养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规定在未成年人年满18周岁以前,禁止收养人解除收养关系,以保证被收养人能够健康成长。

相关新闻

送出去的女儿有没有继承权?

送出去的女儿,还有没有继承权?此前,思明区法院曾受理过这样一起案件,一名被送养的女儿为了争遗产,和亲兄弟闹上法庭。

两位老人相继离开人世后,老人的子女展开了持续几年的遗产争夺战。这两位老人一生节俭,留下了位于思明区的一套房子。据悉,老人一共有四个孩子,两男两女,其中,有一男一女送给亲戚收养,最终只有长子和长女留在了老人身边。

在老人死后,留在身边的长女和被送养的二儿子都主动放弃了继承权。因此,老人留在身边的大儿子阿毅(化名)就顺理成章地继承了老人的遗产。

但是,阿毅没有想到,被父母送出去的四妹晓红(化名)竟然会回来和他争遗产。

2013年年初,晓红一纸诉状,将大哥阿毅告上法庭。她起诉说,亲生父母的遗产,她也应该分一份。

最终,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为送养女晓红对亲生父母的遗产没有继承权,驳回了她的诉讼请求。因为,从亲生父母将她送养之日起,双方的“父母子女关系即归于消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