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在新起点上创新业建新功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5周年

2016-12-27 08:16:02蓝碧霞 卫琳 何炳进 黄嵘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郑王恺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三十五周年座谈会昨举行。(本报记者黄嵘摄)

厦门日报讯 (记者 蓝碧霞)“抚今追昔,我们深感振奋而自豪;鉴往知来,我们倍感使命光荣而重大。”昨日下午,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5周年座谈会举行,各界代表齐聚一堂,重温经济特区的奋斗历程和宝贵经验,团结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开启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裴金佳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道溪,市政协主席张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庄稼汉,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陈家东等市各套班子领导,驻厦部队领导李泽华,陈修茂同志,以及邹尔均、洪永世、洪华生、李秀记、蔡望怀等部分在厦省市级老同志,市法院、市检察院、厦门海事法院领导,各区、各开发区、市直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省部属驻厦单位负责同志,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各时期的社会各界代表出席。座谈会由庄稼汉主持。

与会人员观看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回顾短片。郑金沐、刘国深、陈思林、曾丽霞、冯鸿昌、林建、熊衍良等各界代表在会上作了精彩发言。

裴金佳在讲话中,代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向长期关心支持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各兄弟省区市和全国人民,驻厦单位,部队武警官兵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各个不同时期为经济特区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特区建设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裴金佳说,厦门经济特区从创办到发展,开拓前行的每一个脚步,始终倾注着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殷切关怀和悉心指导。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对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事业十分关怀,对厦门的改革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和殷切嘱托。历届省委省政府对厦门的发展始终十分关心、大力支持。这一切,都为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有力保证了经济特区始终沿着正确的航向破浪前行。

裴金佳说,35年来,历届厦门领导班子和广大经济特区建设者们深入贯彻中央设立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努力探索科学发展之路,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积极主动服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持不懈加强党对经济特区建设事业的领导,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厦门经济特区35年的巨大变化,雄辩地证明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中央作出兴办经济特区的伟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雄辩地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

裴金佳分析了当前厦门经济特区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新考验。他说,新起点上,经济特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排头兵使命没有变,但内涵更新、要求更高、任务更重。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的战略目标,吹响了新起点上经济特区接续奋斗、再创新业的进军号。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就要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探新路,率先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率先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为国家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就要努力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上作示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构筑发展新优势,加快打造以创新驱动为主引擎的增长动力机制,加快形成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就要努力在服务国家战略上建新功,继续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上率先试验,积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就要努力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走前列,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激发社会活力,持续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就要努力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树标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牢记党的宗旨,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守住廉洁自律底线,锻造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纪律过硬的经济特区干部队伍。

昨晚,厦门还举行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5周年文艺晚会,以精彩的节目重温往昔峥嵘岁月,焕发干事创业激情,向经济特区的建设者致敬,为厦门的未来放歌。市各套班子领导与社会各界代表观赏了晚会。

牢记使命 接续奋斗 再创经济特区新辉煌

——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6年12月26日)

裴金佳

尊敬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召开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5周年座谈会,目的是重温特区的奋斗历程和宝贵经验,团结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开启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抚今追昔,我们深感振奋而自豪;鉴往知来,我们更倍感使命光荣而重大。刚才,郑金沐等7位同志,结合亲身经历和工作实际,作了很好的发言。他们有的直接参与了特区的领导工作,有的长期奋战在特区建设的一线,有的对经济特区发展历程进行了长期深入研究。他们身上,都有着鲜活的特区印迹,都有着生动的特区故事。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再次体会到特区建设者敢为人先、锐意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经济特区事业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

经济特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肩负着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闯关探路、创造经验的崇高使命。厦门经济特区从创办到发展,开拓前行的每一个脚步,始终倾注着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殷切关怀和悉心指导。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创办经济特区的倡导者和决策者邓小平同志于1984年2月,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关键时刻亲临视察指导,并亲笔题写了“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光辉题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特区人不断开拓进取、奋勇前进。小平同志亲自提议和推动厦门经济特区范围从2.5平方公里扩大到厦门全岛、探索实行自由港某些政策,为特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江泽民同志亲自参与筹建经济特区,多次莅临厦门视察,亲自出席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十周年庆祝大会,勉励我们“大胆探索改革开放经验,积极发挥对台工作的重要作用,努力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胡锦涛同志先后两次亲临厦门视察指导,充分肯定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取得的成绩,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开拓进取,不失时机地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更好地服务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习近平总书记曾直接参与和领导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初期的改革开放实践,为特区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领导制定了《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特区发展描绘了十分前瞻的蓝图,至今仍有重要实践指导价值。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经常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到厦门最边远、最贫困的老区山区村白交祠村和军营村访贫问苦,展现出了特区开拓者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的优秀品质,集思广益、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关心困难群众、与人民同甘共苦的为民情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到省里和中央工作之后,仍时常牵挂厦门的建设发展,多次视察厦门,对厦门工作给予强有力的指导。2002年6月来厦门调研,作出了厦门要加快跨岛发展的重要指示,明确了“四个结合”的战略思路。2010年9月来厦门考察,指示厦门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深化各项改革,以更宽的视野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2014年11月来闽考察时指出,要重点抓好厦门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等改革试点,发挥先行先试优势,试出经验和成效。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美国波音公司,在登上一架即将交付厦门航空的波音787“梦想飞机”时,还动情地回忆起三十多年前参与厦航组建和初创时的点点滴滴,对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殷切关怀溢于言表。

历届省委省政府对厦门的发展始终十分关心、大力支持,明确要求厦门在全省发展大格局中更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这一切,都为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有力保证了经济特区始终沿着正确的航向破浪前行。

35年来,历届厦门领导班子和广大特区建设者们深入贯彻中央设立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以“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和拼劲,勇敢担负起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探路的崇高使命,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我们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牢记特区使命,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率先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在国企改革、开放市场、社会治理等诸多领域创造了一系列全国率先,第一个利用外国贷款建成机场、港口、通讯等基础设施,成立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等等,探索形成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经验,较好发挥了特区改革“试验田”和开放“窗口”作用。

——我们努力探索科学发展之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发展的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35年间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飞跃,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年均分别递增16.4%和20.4%;城市建成区扩大了7倍以上。坚持发展为民、民生优先,促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递增15.1%和13.5%,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质量保持全国前列,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厦门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

——我们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坚持不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四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桂冠;持续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三次蝉联“全国综治优秀地市”称号,捧回综治最高荣誉“长安杯”;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大力促进军民融合发展,九次蝉联“双拥模范城”光荣称号;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弘扬先进文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进步、双丰收。

——我们积极主动服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致力发挥厦门在对台交流合作中的独特优势,对台先行先试成果丰硕。在三通直航、经贸合作、人员往来、文化交流、基层政党交流等方面屡创先行先试之举,已经从昔日的海防前线一跃成为两岸同胞往来最频繁、经贸合作最活跃、各领域交流最热络、情感最亲近的前沿平台,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

——我们坚持不懈加强党对经济特区建设事业的领导。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持续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固本强基打造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较好地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始终在特区建设各项事业中发挥着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特区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政治保证。

35年不懈奋斗,35年沧桑巨变。厦门经济特区35年的巨大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一个精彩缩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生动诠释!

厦门经济特区35年的巨大变化,雄辩地证明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中央作出兴办经济特区的伟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雄辩地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5年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的殷切关怀、正确领导和悉心指导,离不开历届市领导班子与广大特区建设者齐心协力、开拓奋进,离不开全省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真诚帮助。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长期关心支持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各兄弟省区市和全国人民,驻厦单位、部队武警官兵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各个不同时期为特区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特区建设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历经35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厦门经济特区既拥有了在新起点上展现新作为、再创新辉煌的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也面临着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新挑战新考验。当前,全球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中酝酿着深刻变革,世界经济的复杂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进一步凸显。全球利益格局的战略博弈更趋复杂,各国在抢占发展制高点上展开了新一轮更激烈的竞争。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全方位开放的关键期,对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新起点上的改革,已不再是个别区域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而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激烈态势;已不再是个别领域的单兵突进,而是更加注重系统性、全局性的协同推进;已不再是从增量上“做大蛋糕”的皆大欢喜,而是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新起点上的开放,已从原先的被动承接世界产业转移,参与局部国际经济分工,步入主动引领世界产业升级,重塑全球价值链、重构国际经贸规则的崭新阶段;中国已经从过去世界舞台的“配角”,转为大步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开启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的全新格局。

新起点上,经济特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排头兵使命没有变,但内涵更新、要求更高、任务更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新境界。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后首次到外地调研,就选择了深圳经济特区,勉励经济特区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富民之路,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省委、省政府殷切希望厦门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走在前列、探索新路,推动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当好建设新福建的排头兵,为全国全省大局多作贡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深刻领会中央战略意图,深入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着眼于发挥经济特区服务全局作用,提出了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的战略目标,吹响了新起点上经济特区接续奋斗、再创新业的进军号。

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就要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探新路。改革开放是特区事业的灵魂,也是与生俱来的使命。要不断解放思想,继续弘扬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冲破旧观念、旧模式、旧体制的束缚,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率先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率先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为国家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要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围绕建设“三区一堡”的目标定位,把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更紧密结合起来,对标先进、挖掘潜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不断提高驾驭新的开放形势、深度参与国际竞合的能力,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把厦门打造成为对内对外双向辐射的重要枢纽。

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就要努力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上作示范。推进五大发展,是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新时期解放思想的总开关,就是树立和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是对新形势下特区使命的果敢担当,是发挥经济特区服务全局作用的具体行动。我们要切实提升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构筑发展新优势,加快打造以创新驱动为主引擎的增长动力机制,加快形成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更好地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新常态,不断开辟五大发展的新境界。

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就要努力在服务国家战略上建新功。要认真贯彻中央对台工作方针,深刻把握两岸形势新变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推进对台综合配套改革,继续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上率先试验,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更好发挥前沿平台和桥梁纽带作用,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做出更大贡献。要积极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与“海丝”沿线互联互通、产能合作、文化交流等工作,建设“海丝”与“陆丝”无缝对接的枢纽城市。

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就要努力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走前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经济特区,厦门有条件、更有责任在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作示范。要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激发社会活力,充分调动方方面面建设特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认真落实“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双核心”增长目标,随经济发展不断加强和改善民生,持续为群众谋福利、办实事,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全国领先的公共服务体系,构筑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网,增强人民的获得感,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就要努力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树标杆。党的建设关乎事业成败,队伍素质决定特区兴衰。广大特区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始终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定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深刻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一定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不断提升能力素质,脚踏实地、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展现特区人干事创业的风采;一定要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永葆拒腐防变的政治本色,锻造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纪律过硬的特区干部队伍。

同志们,朋友们!35年的不懈探索、砥砺奋进,一代又一代的厦门特区人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今天的辉煌。如今,特区事业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上,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征程上,继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新业绩!

社论

牢记使命上新程 接续奋斗创新业

35年,于浩瀚无垠的历史长河,不过是短短的一瞬;35年,于建城600多年的厦门,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时间单元。但是,经济特区建设的35年,在厦门史册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深深镌刻在厦门发展的年轮里,熠熠生辉。

昨天,厦门召开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5周年座谈会,回眸走过的激情燃烧岁月,回望踏过的极不平凡的足迹,重温可歌可泣的奋斗历程,总结弥足珍惜的宝贵经验。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裴金佳作了讲话,精辟阐明了新使命新目标,吹响了新起点上接续奋斗、再创新业的进军号。

抚今追昔,我们激情澎湃、豪情满怀。35年前,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伊始,就担当起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闯关探路的使命。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就像一阕豪情天纵的壮歌,在浑厚磅礴的气场中开启。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殷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历届厦门领导班子和广大特区建设者,以“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和拼劲,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努力探索科学发展之路,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厦门35年的沧桑巨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精彩缩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生动诠释;厦门35年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

鉴往知来,我们信心百倍、担当使命。使命,是奋斗的方向;使命,是未来的旗帜。新常态新起点,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排头兵的使命,不仅没有变,而且内涵更新、要求更高、任务更重。习近平总书记勉励经济特区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富国之路,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我们要牢记使命上新程、接续奋斗创新业。

牢记使命上新程、接续奋斗创新业,需要我们以更大的胆略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走前头、迈新步。改革创新是特区的根、特区的魂。我们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阻力所碍,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始终秉持薪火相传的特区信念、特区精神,继续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为国家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

牢记使命上新程、接续奋斗创新业,需要我们奋力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是厦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具体行动。厦门协同推进“五大发展”综合优势明显,完全有条件、更有责任通过不懈努力,率先建成“五大发展”示范市,在全国发挥引领作用。

牢记使命上新程、接续奋斗创新业,需要我们在服务国家战略上体现新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我们要深刻把握两岸形势新变化,进一步推进对台综合配套改革,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更好发挥前沿平台和桥梁作用。要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海丝”与“陆丝”无缝对接的枢纽城市。

办好经济特区的事,关键在党。党的建设关乎经济特区事业的成败。改革开放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不断提升能力素质,努力锻造一支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纪律过硬的特区干部队伍,凝聚各方力量,争创一流业绩。

风帆启航再驰骋,大海扬波作和声。厦门的发展,前承后续;今天的奋斗,必将铸就明天的荣光。厦门经济特区事业的接力棒已交到我们手上,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努力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征程上,继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新业绩!

传承特区精神 奋斗不忘初心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三十五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登

厦门日报讯 (本版文/本报记者 卫琳 何炳进 本版图/本报记者 黄嵘)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三十五周年座谈会现场。

三十五载春华秋实,厦门经济特区腾飞发展。在昨日下午举行的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三十五周年座谈会上,厦门各界代表深情回顾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光辉历程。他们中,有长期奋战在一线的厦门经济特区建设者,有受益于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企业家,有长期关注研究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专家学者,有亲身感受厦门经济特区发展变化的普通市民,在他们的娓娓讲述中,一卷有关厦门经济特区成长的画卷缓缓铺开。

站在新的起点上,交流促共识,目标聚人心,与会代表们都说,要继续发扬厦门经济特区建设者敢为人先、锐意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厦门建成“五大发展”示范市,实现厦门经济特区新的跨越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原厦门市计划委员会主任郑金沐:

科学决策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厦门工作时领导制定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他提出根据邓小平同志1984年来厦视察的讲话精神,制定一个发展战略来指导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很快成立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办公室,经过一年半时间的研究,完成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21个专题的研究。

现在回过头看,《发展战略》对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制定过程体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精神,迄今仍对特区建设发展具有指导价值。

《发展战略》首先明确了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模式,确定把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成为自由港型的特区。自由港的模式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建保税区,第二步以自由贸易区替代保税区,第三步才是有限度地全岛开放的自由港。其次,明确了厦门城市的定位,提出根据厦门的优势,要把厦门建成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同时,也明确了厦门产业结构的重点选择问题,提出以工业为主,兼营旅游、商业、房地产的产业发展方向。确定对外开放、发展对台关系、改造传统工业三个带有全局性意义的战略重点。

《发展战略》还提出厦门市政府的机构设置按“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这种机构设置原则在全国首次提出。另外,还针对国有企业的组织制度、建立经济特区金融体系、解决资金自由进出、保护生态环境等11个方面问题作出了回答。

《发展战略》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马洪教授指出,《发展战略》对厦门经济特区制定长远规划、近期实施策略,都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厦门大学台研院院长刘国深:

厦门在两岸的作用不可替代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我做台湾研究有30年的时间,看到厦门跟台湾的变化,作为一个厦门人,真的感到非常的光荣。很多来厦门参观交流过的台湾朋友对我说,厦门在市政基础设施、市容市貌上一点都不输台湾,这座城市像水洗过一样,非常干净。更让他们惊讶的是,厦门人非常友善,他们说来到这个地方,一点也没有感觉到来到的是异乡。这几年,我还感受到厦门在很多地方发展得甚至比台湾还要好。

厦门跟台湾的关系非常密切。5年前,国务院批准厦门在经济特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进一步发挥国家赋予厦门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和两岸交流合作中的‘窗口’‘试验田’和‘排头兵’作用,为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我个人的体会是,中央对厦门经济特区的期待早已超出经济层面,厦门要成为吸纳海峡两岸正能量、代表中国未来发展的典范城市。

在海峡两岸的发展进程中,厦门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厦门人的责任无可推卸。厦门可以成为海峡两岸中心城市,成为两岸双赢的战略支点城市,成为两岸融合的试点城市,这个目标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和奋斗。我们可以认真总结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经验以及厦门对台工作的经验,共同推动“厦金共同生活圈”建设,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落实在厦金人民共同的生活之中。以实际行动做好两岸融合的大文章,让全世界的目光再一次投向厦门,投向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典范城市!

ABB(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思林:

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企来厦

ABB集团是最早在厦投资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之一,于1992年9月在厦门投资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厦门ABB开关有限公司,从此,ABB集团的多家企业在厦门国家火炬高新区落户。我在ABB集团任职21年,很高兴见证了ABB集团在厦门经济特区的成功发展。成功的发展是得益于厦门经济特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厦门市政府及火炬管委会以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宗旨,急企业之所急,协调相关管理审批部门,如工商、税务入驻园区,方便企业。在人才引进、技术革新等助力企业发展的各项事务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并加以指导。

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亲临ABB公司,帮助企业解决困难,这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开放意识、亲商、爱商的生动体现。环境吸引人才、人才加快企业发展,ABB集团在厦门的发展壮大,不仅带动了厦门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技术人才的聚集,同时也吸引了更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企业在厦门投资设厂,已经成为厦门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地帮助企业发展,已成为厦门市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的行动自觉,也因此吸引一批又一批外资企业投资厦门。

如今,厦门已经成为ABB集团在华的重要基地,ABB集团在厦门拥有近4000名员工,2015年本地企业的销售收入达到89亿元(含增值税),纳税总额达11亿元左右。未来,ABB集团将把在厦门的事业做大做强,加强在厦门的产业和技术布局,扎根发展。在经济放缓的新常态下,ABB集团对厦门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我们坚信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火炬开发区管委会等各部门的帮助、支持下,ABB集团在厦门的发展会越来越好,继续秉承“在中国,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战略,引领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培养高端人才、担当社会责任,一如既往地为厦门和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文明市民标兵代表曾丽霞:

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作为厦门的老居民,我和广大市民一样,真真切切地看到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可喜成就,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厦门经济特区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厦门在全国最早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全免费,最早实现城乡居民医保社保全覆盖,最早开建保障性住房,最早实行低保残疾人生活补助。厦门经济特区刚成立时,固定电话还很稀少,现在“人手至少一机”已成为普遍现象,住房条件改善了,室内宽敞明亮、小区环境也变美了,不少市民深有感触:“过去不敢奢望的,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实现了。”

厦门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记得2004年1月,上海一位老人到厦门旅游,上公交车时都有人给他让座,回上海以后,他在解放日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学一学厦门人》,这篇文章轰动上海市。来厦门旅游的人多,都称赞厦门城美、景美、人更美……是啊,厦门人都热爱这座城市,都想为厦门精神文明建设添彩。

我虽然没能直接参加火热的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但退休后的十多年来,我一直热心参加市、区、街、社区等各级组织的公益活动,坚持发挥余热,为厦门经济特区精神文明创建出一份力。

作为一位厦门人,我以厦门为荣,我要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厦门经济特区文明建设添砖加瓦,我要为厦门经济特区取得更大的发展进步、营造更好的人文环境而努力。明年,金砖会晤在厦门举办,这是厦门人民的光荣,我们要把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化为实际行动,积极投入到文明创建活动中,来展示厦门经济特区人民的爱国情怀和讲文明讲礼仪的公共道德,为美丽文明的厦门经济特区增光添彩!

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冯鸿昌:

这片热土实现了我的技术梦

1997年3月,我从厦门技工学校到海天码头实习,至今已经工作20个年头,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获得中华技能大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厦门经济特区成就了我的“技术成才”的梦想。

刚到厦门经济特区时,企业带我的老师傅没有因为我是外来员工而另眼相看,也没有因为我是小技工而对我有所保留。他教会我“掌握技术就一定会有立足之地”和“帮助他人,做更好的自己”两个重要道理,也是从师傅身上,我逐渐认识厦门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

进入海天码头不久,我自费报名参加了机械制造自动化高职班的学习,利用业余时间抓紧充电。2001年,我参加厦门市第七届职工技术竞赛,夺得“技术状元”,之后取得高级钳工、技师、高级技师等10多个职业资格证书。2012年,公司建立了以我名字命名的“冯鸿昌工作室”,至今已完成技术革新项目224项,有31项获得省、市职工优秀技术成果奖,工作室被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示范性劳模工作室。

20年来,是厦门培养了我,我感激这片热土实现了我的“技术梦”,在这里,只要足够努力,收获远大于想象;我早已融入这座城市,像这座城市教我的那样去帮助别人。我为自己曾经为厦门建设尽到绵薄之力感到荣幸,我感怀在这片热土上,还有千千万万和我一样拼搏奋斗的人们,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己的“小目标”,汇聚成厦门建设的“大梦想”。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全面推进“五大发展”示范市建设,我要继续立足本职岗位,坚持技术创新,自觉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中,争创一流业绩,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突破新高、再创辉煌做出应有贡献。

湖里区委书记林建:

加快建设厦门现代化中心城区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三十五周年,这对湖里区来说有着更为特殊、更为深刻的意义。当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厦门,就是在湖里写下了“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光辉题词,而湖里区也是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受益者。

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前,湖里还是个有路路不平、有灯灯不亮、邮局找不着、商店不像样的小渔村。厦门经济特区建设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光辉题词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强有力领导下,湖里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绩——全区GDP、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分别增长34%、38%、33.4%,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实现镇改街、村改居和行政中心东移,东部新城加快崛起,城区面貌显著变化;2016年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可比口径是厦门经济特区建立时的56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里区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围绕省委“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这一中心任务和市委建设“五大发展”示范市这一战略核心,全面加强城市综合管理,营造一流城区环境,加快建设厦门现代化中心城区,为全省、全市发展大局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将进一步弘扬厦门经济特区精神,着力在创新中激发动力,在创先中争先进位,在创优中提升档次,有效破解产业结构、公建短板、旧村改造、基层治理等瓶颈和难题,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将认真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突出保障基本民生、底线民生、热点民生,下大力气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积极构建全国领先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设法治湖里、平安湖里,扎实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让全区人民享有更好的环境,不断提升城区居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将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不出事的湖里区干部队伍,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断再创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的新辉煌。

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管委会副主任熊衍良:

打造全市改革创新的示范引领区

去年4月21日,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正式挂牌。这是新时期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厦门的关心和重托,也是厦门经济特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精神的延续和深化。

一年半来,厦门自贸片区秉承特区精神,勇当改革创新排头兵,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我们推出256项政策措施,在省自贸办通报的190项创新举措中占据半壁江山,达95项,其中全国首创33项,有力促进厦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厦门片区吸引了2万多家企业,注册资本金3600多亿元,聚集形成了国际贸易、航空维修、融资租赁、航运物流、创新创业、文化旅游、高端制造等七大功能性产业。

负面清单管理、“一照一码”、“多规合一”、关检“一站式”查验、税控发票网上申领等创新举措大幅提升了厦门自贸片区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厦门自贸片区发挥对台交流合作的最大特色,“源头管理、口岸验放”的两岸商品快速通关模式实施。同时,中欧(厦门)班列和航空维修成厦门自贸片区的最大亮点。

我们将不忘厦门经济特区的使命与担当,下一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握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方向,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把厦门自贸片区打造为全市改革创新的示范引领区,加快审批制度改革,提升“单一窗口”系统功能和运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措施系统集成;打造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争取在两岸青年创业和对台产业合作、金融合作等方面实施更加开放措施,放大中欧班列辐射牵引作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打造航空千亿产业集群,服务国产大飞机战略;打造经济转型发展的持续动力,加强与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协同发展,发挥开放和创新政策的叠加效应,推动一批标志性支撑项目落地,大力发展七大功能性产业,推动厦门加快产业转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