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经济企业 > 正文

厦门五个指标同比有所提高 制造业竞争力持续领跑全省

2016-09-30 08:07:27陈泥 姚凡 张奇辉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市民贡献1156条意见建议

本次调查也征集到市民对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以及公共管理质量领域的意见和建议,共1156条。

在产品质量方面,市民建议加大产品质量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加强食品、农产品等重点产品监督抽查;加大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公开,营造更加良好的购物环境等。

在服务质量方面,意见和建议包括加快医疗、酒店旅游、物业、物流等行业服务标准制定;建立健全市场监管、网络监管、质监等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对互联网平台提供的不同类型服务行为的监管等。

工程质量方面,市民建议抓好地铁建设和道路改造的围挡施工,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市民出行的影响;重视住宅电梯安全问题,重点加强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监管等。

环境质量方面,市民建议推进岛内外治理一体化,加大岛外农村地区环境破坏整治和保护力度;降低能耗污染,提倡资源和能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倡导市民选择公交车、公共自行车等方式绿色出行。

在公共管理质量方面,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包括畅通12315、12316等消费投诉举报热线并及时妥善处理和反馈;加大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公共设备设施建设和投入,提高岛外公共资源的配置质量和效益;推动老旧社区升级改造,改善社区医疗和就医条件,加快老旧煤气管道和电梯改造等。

“质量”二字重千钧

厦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 邱太厦

“质量”一词人们并不陌生,在当代社会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质量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有好质量,产品才有好价格、好市场,人民才有好生活、好未来。为了唤醒和强化全社会对质量的关注与参与,国家质检总局从1978年开始就持续开展“全国质量月”活动,今年九月全国质量月活动的主题是“提升供给质量、建设质量强国”,这是质量工作服务全国发展大局的准确把握和真实写照。当前,为什么要举全国之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厦门质量工作的任务和方向,就是要以开展质量月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持续推动各领域质量提升,努力把厦门推向“质量时代”。

充分认识质量在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质量是发展之基、兴国之道、强国之策,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这充分说明了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和质量工作的重要性。从当前实际和厦门情况来说,首先,推动质量发展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一方面购买力不断增强、质量需求不断升级,另一方面有些产品的品种、品质和安全性还满足不了消费需求,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导致消费能力严重外流。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提升质量,在于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质量技术创新和质量品牌提升,倒逼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增加高质量、高水平的供给,以质量供给升级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其次,推动质量发展是实现厦门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几年来,厦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自主创新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积极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极大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发展也面临更加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更加严峻的竞争压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紧迫。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加注重提高产品质量、打造精品名牌,切实把发展的立足点和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努力走出一条以质取胜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三,推动质量发展是进一步保障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当前,全国范围内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质量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事关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事关和谐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质量问题是民生所向、民心所盼,丝毫也不能放松。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质量安全,大力推动质量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和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优质工程、优质服务和优质环境,切实让广大群众吃得放心、用得称心、住得安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